志愿服务,被誉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是城市的文明底色。
当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成为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作为志愿服务的“升级版”和发展趋势之一,专业志愿服务渐渐走入人们视野。
在临平区,有一个志愿者的“新手村”——临理志愿服务学院。
这是杭州市首个区县级志愿服务学院、全国首家由高校和政府共建的专业志愿服务学院。在这里,“萌新”会领到“志愿者攻略指南”;在这里,志愿服务被精准定位、社会组织被不断孵化;在这里,一种“地方+高校+志愿者组织+社会组织+企业”五位一体合作模式被构建起来,探索走出一条更科学、可持续的志愿服务路径。
成立于2022年3月5日的临理志愿服务学院,就是要用行动来告诉大家——志愿服务,我们是专业的。
临平区海豚应急救援队。
“志”在千“理”——
理论探索,
让志愿服务更专业
志愿服务等同于做好事?没那么简单。临理志愿服务学院成立的初衷,正是要让“做好事的人”有专业团队和制度建设做支撑。
“志愿服务的培训、研究、孵化、评估、传播是目前我们正在做的主要内容。”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教授、临理志愿服务学院相关负责人李熠煜,从事社会组织研究已有二十多年。在她看来,志愿服务需要更加精准化、专业化、制度化,实现志愿服务在实践中的精准触达。这也正是临平区“牵手”浙江理工大学开展合作的原因。“事实上,目前社会对这些的认知和能力都还很欠缺,这就需要有理论探索、机制建立,帮助大家共同成长。”今年新成立的临平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也这样认为。
专业化,在志愿者和需求方双方均有体现。“供需双方需要专业化对接。”李熠煜举了个例子,一个规模200人左右的会场,假如突发火情,志愿者要如何应对?如何在短时间内帮助完成疏散?假如离开会场的通道狭长,过程中如何避免拥挤……这些都需要志愿者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临场应变能力。
对需求方而言,小到志愿者的统一着装、就餐和休息地的解决,大到会场内外的志愿者资源的分布、服务内容,都需要有认真的考量和合理的规划。
而今,临理志愿服务学院已推出《临平区社会组织志愿者招募管理工作指引手册(指引)》,完成《大型活动城市志愿服务管理规范》……一系列理论著作从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来,又进一步指导实践。此外,目前临理志愿服务学院已开设志愿服务基础、志愿服务管理、社会组织发展等40余门课程,提供理论和实践训练的同时,也积极去解决每个团队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