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杭州 > 正文

且将新火试新茶

文章来源:杭州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5-22 08:55:39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杭州日报讯 中国茶界盛会——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刚刚落下帷幕,但人们与茶的故事将一直延续,正如茶文化的传承,千百年来绵延不息。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茶,既是饮品,也是生活,是产业,还是文化,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也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杭州是一座被茶香浸润的城市。西湖龙井、径山茶、九曲红梅、天目青顶……众多名茶在碧绿如染的茶园中诞生,绘就了杭州茶的坚实版图,也和流传千年的茶历史、新一代传承人的探索与发展一起,构成了杭州丰富的茶文化生态环境。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2005年,杭州被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10家机构联合授予“中国茶都”称号。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杭州的西湖龙井、径山茶宴,正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去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深刻提出这一研究命题,“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氤氲着新时代的美好图景,杭州茶文化也在“淬炼”出别样的茶香,不断飘出国门、飘向未来,溢满杭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征途。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一半勾留为此茶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春风有信,杭州的春风是带着茶香的。每年清明前后,杭州春茶开采时节,全国各地的茶友便会相约杭州,赶来尝春日的“第一口鲜”。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杭州茶有两张“金字招牌”——西湖龙井和径山茶。在杭州品茶,品的也是杭州的文化底蕴。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西湖龙井具有1200多年的历史。陆羽《茶经》记载:“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到北宋,辩才法师在龙井狮峰山下开山种茶,成为龙井村种茶制茶的最早历史记载。清代,西湖龙井声名鹊起。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四上龙井,题写了不少“龙井茶诗”,还把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2008年,古老的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径山茶则以径山茶宴著称。径山茶宴又称“径山茶礼”“径山茶会”,起源于隋唐时期的径山万寿禅寺,是我国茶俗文化的杰出代表。到宋代,饮茶方式从烹煮改为煎点,“斗茶”蔚然成风,茶宴更为盛行。径山茶宴也成为日本茶道之源。2011年,径山茶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对于世代种茶的杭州人来说,茶既是经济来源,也是根深蒂固的精神图腾。2024年惊蛰之日,翁家山村在大山头凉亭开展喊山祭茶活动。“茶,发芽!茶,发芽!茶,发芽!”一声声呐喊,承载了茶农对西湖龙井茶一年好收成的满满希望。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而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传承人樊生华来说,做茶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五月的龙坞茶镇在初夏的热气中升腾起青绿、繁茂的生机。64岁的樊生华一边忙着打理自家茶园,一边辗转于工作室、茶农协会、博物馆、展会间,忙着直播手工炒茶、给茶农做培训、宣传西湖龙井。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把茶做好了,就是对茶文化的传承发扬。”樊生华炒茶近50年,在他看来,手工炒茶是传统技艺的根,是西湖龙井的魂,对提升西湖龙井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多年来,樊生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茶农。“只要他们肯学、能吃苦,我就毫无保留地去教,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技艺一代代传下去。”樊生华希望这些“新茶农”在学成后能继续留在茶园、扎根茶园,坚持手工制茶,真正将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年轻人与茶文化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樊生华的愿望正在加快实现。如今,在杭州的漫山茶园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龙井茶手工炒制能手和茶艺师,以“茶+”为创业舞台并逐渐崭露头角。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90后”周颖就是“很多人”中的一个。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周颖的父亲周方林是径山茶炒制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父亲“振兴径山茶”信念的影响下,周颖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径山,接过传承的“接力棒”,推广茶文化,为家乡代言。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除了深入学习传统的茶技茶艺,周颖还创新建立了“径山茶仙子”团队,定期开展径山禅茶文化和非遗文化宣介活动;创办茶文旅融合空间“宴茶·径山筑”,集结十多位返乡青年共同打造“径山24小时茶生活”;开发茶主题文旅路线,举办茶祖祭典、宋代点茶等禅茶体验活动;推出径山茶香虾、茶香豆干、径山茶粽、桂香径红等20多道茶餐茶食,让游客在观光茶园的同时,品尝茶膳、体验茶文化。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就在前不久,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公布了首批25家浙江省级“非遗茶空间”名单,“宴茶·径山筑”就位列其中。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提起‘茶文化’,你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穿着中式府绸的中年人,一只手端着热气氤氲的紫砂壶,另一只手盘着串……”周颖说,随着时代发展,茶文化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她希望将径山茶做成国潮茶,让它更年轻、更时尚,更深入地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而不仅仅被视为中年人的专利。“茶为国饮,当更多人把喝茶作为一种时尚,这也极大地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的茶文化的发展。”新中式是周颖最日常的装扮,她认为,茶文化在年轻人群体中并没有淡化,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走近他们。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上“春山”、寻“茶趣”,围炉煮茶,新茶饮,新茶器……当下,也有很多年轻人从茶出发,探索与茶有关的中国文化、杭州文化。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杭州人做杭州茶,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浙江茶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戚冬杰曾任小米工程师,2015年回到家乡临平创业,用当代语境解构传统茶文化,带领团队一起做出了符合年轻人观念的“平仄”电商茶品牌。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茶叶,应该是简单的、健康的、便携的。”通过变革营销方式、研发新茶饮、设计独特的品牌标识和包装、推出含茶元素的文创产品,短短几年,“平仄”就在茶饮料和文创领域纷纷拥有了大量粉丝。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我觉得喝茶不单单是一种味觉上的体验,它也是一种文化体验。那些遥远的神话和传说、传统的习俗与技艺以及发生在当下的茶农的人生,都值得被表达、被看见。”在创业过程中,戚冬杰与美丽乡村也有了更多的联结,他表示,接下来,他还将以建设茶工厂为契机,大力开展茶文化展示、公益课程、工业旅游等活动,让消费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的制茶工艺和现代新式茶饮的制作技术,更加热爱中国茶和中国的茶文化,更好助力乡村振兴。NsJ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