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旅游指南 > 正文

新春走基层|非遗点亮假期 在苏州1971仓坊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儿”

文章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字体:
发布时间:2024-02-17 09:12:01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年味是每一代人儿时的记忆,也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习俗和价值观。2月16日(大年初七)上午,苏州阳澄湖(消泾)国际手作村里迎来了这个春节假期的首个亲子研学团近20组家庭,他们来到苏州新晋“网红打卡地”—1971仓坊,共同参与体验特色非遗年味年俗主题研学活动,用非遗文化点亮多彩假期,欢度新春佳节。m5e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m5e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打年糕,又名搡年糕。这一习俗在江苏地区由来已久,每到农历年底,农村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习惯,每家每户会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作为新年走亲串户的礼物,寓意亲朋好友年年登高。研学团一行体验了这个传统的老年俗,在糕点师傅的带领下,家长们手持木棒,在面团上用力捶打,直至糯米团变得黏软、细腻,不一会儿,清甜的糯米香味便弥漫在空气中,孩子们有样学样,将面团反复揉搓,兴奋之情溢于言表。m5e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m5e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蓝印花布又称“药斑布”,源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江南起源后流传至全国,距今已近千年历史。2006年,“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进苏州蓝印花布艺术馆,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蓝印画布的历史渊源、工艺特征和传承保护,孩子和家长们被馆内收藏创作的千百件蓝印花布艺术作品深深吸引,纷纷赞叹蓝印花布的精美纹饰。在吴老师现场演示下,每个家庭都跃跃欲试,亲手制作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蓝印花布,切身感受了蓝印花布制作技艺。“从刚出生时襁褓用的‘喜鹊登梅’纹样到结婚生子时‘凤戏牡丹’或‘麒麟送子’的被面,再到送长辈的‘松鹤延年’,过去蓝印花布陪伴了一代代人的成长。”吴元新老师告诉记者,蓝印花布既是百姓的生活实用品,又内涵传统的民间习俗,记录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福。m5e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m5e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在深入体验传统非遗活动的同时,研学团一行还打卡参观了稻米“土圆屯”,姚绣、鬻缂坊、澄泥工作室,手工艺术家部落,老物件馆和湖边书房等特色非遗和文旅项目,一起体验了手工包馄饨等活动。“今天,我们见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这里很好玩,既感受到了非遗文化,又学到了年俗知识,这次研学旅行,让我们受益匪浅。”一位小孩子深有感触地说。m5e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m5e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据了解,今年春节,苏州阳澄湖(消泾)国际手作村整合联动阳澄湖大闸蟹馆、1971仓坊、江抗办事处旧址、消泾喜溪民宿等场馆设施,提前预热、精心策划,推出了舞龙表演、年画展、集福签、手作体验等10多项主题体验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参观游览,假期六天已累计接待量达2万人次。m5e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梅源 通讯员张杰m5e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