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加长版”的中秋国庆假期里,“文化”毫无疑问再次成为消费的关键词:从火爆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到人头攒动的电影院、音乐会;从热闹的创意市集、国潮夜市,到人气爆棚的博物馆、科技馆……无不显示着文化消费不容小觑的潜力。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消费必然由满足衣食住行需求向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升级,虽然近年来文化消费成为假日消费的爆款已是“定数”,但在一年又一年的假日消费中,“变数”也不断求新求变。看内容,不仅电影、演唱会等热度飙升,小剧场、音乐剧等品类也逐渐受到追捧;看动能,“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新趋势,文化消费与“粉丝经济”产生强大共振;看格局,文化消费正告别“单打独斗”,朝着多业态融合集聚的方向迈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目共睹的是,今年以来,文化消费在多领域、多层次跨界升级。“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新模式、新业态,造就了“博物馆奇妙夜”“City Walk”“围炉煮茶”等层出不穷的新玩法、新体验。有人说这是疫情后体验性消费潜力的释放,但拉长时间尺度看,更应当是供需“双向奔赴”结出的硕果。据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将出现爆发性增长。今天的中国,发展蒸蒸日上,人均GDP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日子更好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文化行业生态向好,文化大餐推陈出新,文化消费便加速走热。
江苏是文化大省,着眼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日益多元的时代趋势,更需做足做优文化消费的大文章。一方面,要立足禀赋、深挖特色,开发更多富有创意、注重体验的原创文化精品。另一方面,要优化消费环境,完善配套服务,打造优质消费品牌,畅通相关机制,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此外,还要抓住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契机,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为文化消费内容创新、模式“破圈”带来更多可能。
假期过半,让我们共同享受欢乐祥和的美好时光,用文化消费点亮生活、愉悦身心! 魏晓敏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