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6日-27日,由中央、长三角及省内主流媒体组成的“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团来到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充分挖掘当地具有创新特质的文博资源,深度报道暑期精品展览、研学旅行、教育体验、文创产品、志愿服务等,讲述特色博物馆与旅游相融合的精彩成果。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庄园 实习生任晓燃)质地细腻、色如石墨、击之有声方为“金砖”。从明到清一千多块专供宫殿建筑使用的“金砖”陈列在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谱写了自己的“历炼”传奇。 9月27日下午,“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团来到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听一砖一瓦轻言吐诉背后的厚重历史。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又称苏州御窑遗址园),位于相城区元和街道阳澄湖西路95号,占地面积38875平方,总建筑面积15087平方,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主持设计。博物馆由御窑遗址区、博物馆主馆、当代艺术交流中心、金砖生产工坊、文创体验区、御窑文创商店组成。作为全国首家以展示“御窑金砖”的博物馆,意在通过建筑的组织营造,保护珍贵的文化遗存,全方位多角度展现鲜为人知的“御窑金砖”历炼过程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金砖,为何不是金子做的砖?面对采风团的疑问,讲解员介绍道,据《金砖墁地》载,一是其质细而实,敲之有金石之声;二是金砖工艺繁复,造价昂贵如金;三是金砖在古代只能运至京城的“京仓”供皇宫专用,故名“京砖”,后称为“金砖”。御窑址始终恪守着金砖最原始的制作技艺和制作周期,六百年窑火不息,现今仍能投入生产烧制金砖,被称为“活态的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整体似一座园林,采风团步入园区,穿过迂回的灰色长廊,走过用小金砖砌成的蜂窝状砖墙,长廊的尽头就是三层高的主馆。主馆是整个博物馆的核心建筑,通过三个层面将御窑金砖“开物”“成器”“致用”的不同历程完整展现出来,采用文物陈列、场景复原、科技模拟、互动游戏等多种展陈手段层层递进,一艘运输金砖的漕船、一组气势宏大的金砖砖阵、一个蕴含古老而美丽的气息的仿制窑……生动再现了御窑金砖从阳澄湖畔的地域性物质原料——黄泥粘土到王朝最高殿堂的历炼过程,成为“奉旨成造”的“钦工物料”,成为专为皇室御用的“天下第一砖”。
苏州市相城生态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陶可妍说:“博物馆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和建设当代文化的重任。”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博物馆深度开发金砖IP,将内容升级为体验,将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创造者,将“藏品”变“商品”,实现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良性循环。自此,皇朝殿堂里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已走入寻常百姓家,被赋予了兼具装饰性、实用性与文化传承的新意义。
此外,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御窑金砖非遗传承人等共建合作,打造雄厚的师资力量,借此开办小金砖制作体验、金砖拓印等“点土成金、匠心传承”品牌手作活动;常态化举办陶艺拉坯、素坯彩绘等砖陶类活动;开展水乡草编、榫卯结构探秘等非遗主题活动多项,大力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传承。自2016年开馆以来,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平均年接待量近三十万人次,曾荣获2022-2023文旅部江苏培训基地现场教学点、苏州市非遗文旅融合示范基地、江苏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御窑金砖博物馆还将举办国庆主题雕版印刷术、青铜器铸造技艺体验、非遗纸浆画手作体验等“我在苏州学非遗”系列活动,让参与者沉浸式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切实感受千年匠心传承之美。正如陶可妍所说:“在保护与展示馆藏品,诉说城市历史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文化遗产的活态化展示和活态化传承,让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接触到大众,真正走进人们生活中,真正活起来。”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