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问题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就业问题关乎民生福祉。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就业服务效能,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此,政府和高校应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效能,从政策服务、拓岗服务、技能服务等多层面出发,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强化组织领导,提升政策聚合力度
推进大学生定点定向就业政策。加强政策宣讲,提高大学生对定点定向就业政策的认识。通过举办宣讲会、专题讲座以及利用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向学生详细介绍政策的优势、补贴措施和发展前景。构建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为选择定点定向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助及职业培训机会,帮助其明确职业发展路径与成长空间,进一步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同时,可设立专项基金,对服务期限达到一定年限的毕业生给予适当奖励,从而提高政策吸引力。
优化就业补贴政策。扩大补贴范围,除了针对困难家庭学生,可以考虑将补贴扩大到更多专业或领域,如绿色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行业,以激励学生进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为国家产业升级贡献力量;提供个性化补贴支持,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和就业方向,制定个性化的补贴方案。例如,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一定金额的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启动自己的项目;为学习计算机科学、工程和其他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专项技能培训补贴,支持他们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或获取专业证书等。简化补贴申请和审批流程,降低申请门槛,引入数字化平台,允许申请者在线提交申请资料,提高审批效率。
实施重点帮扶政策。识别重点帮扶对象,建立重点帮扶毕业生信息库和帮扶工作台账,记录每位重点群体成员的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就业意向及当前就业状况等,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持。
强化岗位拓展,增强就业资源供给
用好用足各类政策性岗位。通过增加公共服务需求、扩大公共项目来创造更多政策性岗位。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生态恢复工程和环境监测等工作,创造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政策性岗位,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低碳环保事业。建立健全招聘公告发布机制,详细列出工作职责、招聘条件、薪酬待遇及职业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使求职者能够在清晰了解岗位要求与发展空间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申请决策。同时,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独立评估招聘过程,审查招聘决策合理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招聘中的不公正现象。例如,设置举报机制,允许参与招聘的各方或外部人士开展监督,确保整个过程在“阳光”下运行。
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署正式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与权益,提升校企合作的持续性。企业在校内定期举办招聘活动、职业讲座和校企交流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行业动态与职业发展路径,为毕业求职者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同时,举办行业专场招聘会,例如常州工学院就业办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分类施策开展专场招聘,邀请相关领域的顶尖企业参与,帮助求职者精准找到与专业相符的工作。
持续开展“访企拓岗”工作。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保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组织定期的互访活动,深化合作关系。依托数据采集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成绩、技能证书、实习经历等,获取企业招聘需求、岗位要求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分析算法,对比学生的能力和企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推荐,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学生能力,提高人才供需匹配度。例如,常州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以“校友+”理念,强化校友工作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鼓励校友企业参与到毕业生帮扶就业工作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友支持体系,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就业服务,增强毕业生竞争力
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就业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实习机会与行业动态,方便学生获取信息,而后根据自身职业规划作出选择。同时,整合视频面试、在线简历修改和职业指导等功能,使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资源与支持。高校就业服务中心、城市人才配置市场等需通过举办校园招聘会、职业讲座以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系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通过设置“职业生涯导航”“就业指导”等必修课程,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模拟、面试指导、简历撰写与校正等实用技能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举办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讲座,为大学生讲解劳动仲裁流程、劳动权益相关知识,引导大学生学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即将毕业大学生进行“人才画像”,评测大学生各项就业指标,让大学生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
强化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反馈。构建全面的就业质量监测体系,包括就业率、就业满意度、薪资水平等多维度指标。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数据,准确评估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校友网络,增强与毕业生的联系,开展毕业生的长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成长和挑战。根据监测数据反馈,高校可以识别市场需求的新趋势和技能要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专业设置,同时改进就业指导策略,提升学生实际就业能力。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本文系常州工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基于需求导向提升高质量就业服务效能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