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男生小梁告诉我说:“纸质同学录是小学生才会用的东西,填写就是为了留下同学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方便日后联系,但这点现在已经完全被微信和QQ代替,班里同学基本都是微信好友,毕业时拉个微信群就能一直保存。”
全文2217字,阅读约需4.5分钟
文/杨一凡 校对 柳宝庆
基本上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或多或少填过同学录。
毕业前夕,把不同颜色的内页手递手传给班里的同学,在上面填写姓名、爱好和想说的话,最后再送上几句祝福。
班上有多少人你就要填多少份,写到手腕发酸发软,几年同窗情谊化作笔下潦草的“勿忘我”。
▲图/同事手写
当你毕业后,这些五颜六色的册子,就连同当时的记忆一起被尘封起来。
但最近,我突然发现一个现象,现在的00后,好像已经不用纸质的同学录了。
上周和家里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的表妹聊天,问她们现在毕业有什么仪式?
她告诉我:“同学在线上会议里合了影,然后老师给每个人都做了相册,关系好的同学会用拍立得和手机里的美颜相机拍照,没人用纸质同学录这么幼稚的东西了。”
这让我瞬间想起自己高三毕业那年,一个人填了五十份同学录,最后实在写不动了,就在同学录上涂鸦画画。
▲图/新浪微博
即使后来搬家无意翻出同学录,想到当时那一幕,还是会觉得羞耻而美好。
现在的00后毕业还会使用纸质的同学录吗?如果不用的话他们都在用什么?
━━━━━
00后已经不用纸质同学录了?!
为了搞清楚这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我特意去问了身边00后的弟弟妹妹,以及他们的同学,然而大多数人告诉我,真的没人用同学录了。
初二男生小梁告诉我说:“纸质同学录是小学生才会用的东西,填写就是为了留下同学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方便日后联系,但这点现在已经完全被微信和QQ代替,班里同学基本都是微信好友,毕业时拉个微信群就能一直保存。”
▲图/知乎匿名用户
一个在读初三的远房表妹,甚至搬出了一整套自创的理论来反驳我。
“同学录里的问题对我来说有些幼稚,认真填好一张起码得半个小时,一边准备考试一边给班里每个人填一份,真的不现实。”
“初中毕业想过买同学录,但最纠结的点在于要不要给平时关系一般的同学填,群发给所有人会很尴尬,我更愿意和关系亲密的个别几个同学送贺卡,所以同学录可有可无。”
▲图/新浪微博
总结一下,00后们“抛弃”纸质同学录的主要原因是“问题繁琐”、“填写费时、“内容幼稚”还有现在社交软件的冲击。
不太死心的我又去了单位对面的文具店,想看看现在店里是不是还有同学录卖。
翻开店里的同学录,发现内页和自己小时候用过的已经完全不同,除了在个人信息栏里加上了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栏目外,除了第一页,之后的都成了二维码。
根据上介绍,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线上小程序里上传音频、视频、文字等信息。
纸质同学录摇身一变,成为线上“云同学录”。
━━━━━
同学录,70-00后的珍贵记忆
关于纸质同学录的起源,我们早已无法考证,但是顺着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年代人的同学录是什么样。
70后同学录
对于70后的人来说,同学录是同学情的载体,那时候年轻人单纯质朴,因为物质条件的限制,能挑选的款式非常有限。
▲图/知乎匿名用户
但这并不妨碍情感的表达,用黑色墨水一笔一划钢笔书写,朴素的文字再附上张一寸照片,才算最真诚的祝福。
▲图/知乎匿名用户
用人生信条指引未来的道路,以离别赠言表达真情和祝福,能填的项目不多,但也足够勾勒出当时年轻人的个性。
80后同学录
相比上一代人,80后能选择的同学录种类显得非常丰富,各种颜色的精美纸张,有些还自带特殊的香气。
同学录的封皮大都是《百变小樱》、《灌篮高手》等当时热播的动漫角色,最喜欢的明星一栏里填写的,很有可能是昨天刚发了新歌的周杰伦。
▲图/知乎 匿名用户
听流行音乐,追偶像剧,同学录里还被贴上了和朋友一起拍的大头贴。
90后同学录
90后算是互联网时代的首批体验者,在他们的同学录里很容易发现流行文化入侵过的痕迹。
有人在自己的地址前加上长长的前缀,有人用全国统一的花式连笔写祝福语。
▲图/新浪微博
00后同学录
00后的同学录不再只是一本册子,从纸张变成二维码,关于同学的一切储存到了“云端”。
▲图/新浪微博
━━━━━
是什么代替了同学录?
生活中,一些物品的消失很难察觉,纸质同学录也是这样。
毕业之后,你就不再是它的使用者,当你再次发现身边更年轻的群体渐渐不用了,才会注意到它的消失。
以前的纸质同学录,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今天数字化的同学录,慢慢接替了它的存在。
事实上,纸质同学录在00后中的消失,并不是这份情感消失,而是一种形式的变化,他们依然有自己纪念毕业的方式。
00后出生在互联网时代,被称作是数字时代原住民,他们只是使用了自己更熟悉的方式承载情感。
最近几年,身边很多朋友正在经历真正的赛博毕业。
用视频会议线上参加毕业典礼,在家给自己拨穗,仪式结束后,往往只能留下一些图片和视频。
▲图/央视新闻
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我们通过纸张和笔墨去纪念一段共处的光阴。
科技进步至今天,二维码和其后的代码编织出了全新的纪念形式。
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在形式之后,赤诚怀念的,仍是那些青春的日子,和共同经历的人。
纸质的同学录固然珍藏,但大多不曾翻开,落灰泛黄;
网络纪念虽然栩栩如生,但也挤不进人们的意识,逐渐沦为点赞之交。
一起聊聊
你觉得同学录会被数字化代替吗?
值班编辑 古丽 李加减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