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田老师谈教育,用心创作,版权归笔者所有,欢迎转发、收藏、分享。(行文较长,欢迎用心品读)
安迪·沃霍尔曾说:“未来,每个人都有可能在15分钟内成名。”
在2010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视频:
一个端庄优雅的女性身影,站在大学的讲堂上对着学生侃侃而谈,她衣着时尚,相貌极佳,幽默风趣的言语配上形象丰富的肢体动作,让晦涩难明的哲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一堂枯燥无味的哲学课,变成了人人向往的艺术讲堂。
谈到思念:“当我看不见所有人的时候,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的凝望。”
想起浪漫:“浪漫不是虚伪、乌托邦,是罕见的美丽崇高甚至神圣的情感。”
完美甩掉了刻板生硬的常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仿佛一时间看到了新大陆一般,也就是这条学生无意间上传的,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授课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番轩然大波,爆红随之而来,这个“女神”级别的大学老师,也正是主人公——陈果。
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眼缘,但并不妨碍人们对她的疯狂推崇。
有人单纯沉迷于她的颜,也有人痴醉于她的优雅风趣,但更多的追随者,都是被她那通俗易懂的哲学所吸引。
丛深耕教育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一夜之间,成为全网闻名的“复旦女神”,陈果的际遇真就应了那句安迪·沃霍尔的话。
但再璀璨的烟火却也总是短暂的,互联网的记忆似乎“遗传”了“鱼”的基因。
2019年,陈果参加一档电视节目时,误将“耄耋(mao die)”读成了“mao zhi”,瞬间从一个万人推崇的“女神”,变成人人唾弃的“文盲”。尽管事后诚恳道歉,但网友依旧不依不挠,一时间“虚有其表”、“没文化”、“翟天临第二”、“蒙骗不懂事学生”等等不堪的词汇,都被用在了她的身上。
这一年,是陈果正式开始销声匿迹的一年,人们像是自己造了一个“神”,然后又亲手将她推下了“神坛”。
浮华褪去,剩下的往往是最原始的本真,摘去“女神”头衔的陈果,如今又如何?
01
“女神”的学霸成长史
陈果,1982年2月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庭,家庭条件谈不上家财万贯,但也可以算是衣食无忧。
陈果的父母、爷爷奶奶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于学识的重视程度极高,自然,对于陈果而言,父母对她的要求也不一般。
在这个年代,很多孩子根本没有条件读到高中,早早的辍学打工,都是常态,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可以陈果很幸运。家教严明,书香为伴,儿时的陈果早早地崭露头角,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学习成绩优异,长相出众,家庭条件优越,这样的陈果无疑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身不同于其他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孩子,虽然同样见识到太多的新鲜事物,但陈果却没有一颗浮躁的心,总是多着一丝有着同龄人身上难以发掘的沉稳。
这一份沉稳,得益于她的外公、外婆。
在陈果很小的时候,外婆便告诫她:“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活本身,更能教会人成长。”
外公的教导也历历在目:“长得漂亮并不算什么,头脑和智慧才是真正稀缺的事物,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女孩。”
在这样哲理思想的熏陶下,陈果早早就对文史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1999年参加高考,陈果很顺利的进入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
大学期间,她苦学专业知识,一边学习,一边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大二时就担任哲学系学生会主席。
对于复旦,陈果与它的缘分显然不止于此。
2002年,本科毕业的陈果,选择了留在本校深造,这一年,她考上了复旦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接着一路读到博士。
在此求学期间,陈果连续五年获得奖学金,在哈佛大学修了神学,又去了芝加哥大学学习了心理学,可谓是收获满满。
才貌双全的陈果,在同学和老师心目中自然不会太过于普通。陈果曾被同学冠以“酋长”的称号,这是公认的研究生公寓楼三宝之首。
一个心理学家曾说:“男女对视3秒以上,就会暗生情愫。”而在复旦待了9年的陈果,虽然不同于男女之间的关系,但从心底里,对母校已经有了极深的感情。为此,她选择了留在复旦大学参与工作,所有的故事,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展开。
02
无意间的走红
一支麦克风,一身简洁干练的着装,身姿优雅,神采奕奕,语气温柔又坚定,这是人们对她最深的印象。
事实上,从研究生开始,陈果就有在复旦任助教的经历,彼时,她也曾是初出茅庐的“新手”教师,站在讲台上面无表情地念着稿子,也能状况百出。
思政课的无趣是学校所有师生的共识,学生们对新来的老师总是只有几节课的新鲜感,随之而来的就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和"孤芳自赏"老师。
但陈果却不以为然,她固执的认为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够提起学生的兴趣,于是百般钻研,开始有意识地观察每一位课堂老师的教学风格,对比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长此以往的摸索下,陈果最终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她将书本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去理解深奥的哲理。
每次上课时,陈果都会将哲学理论延伸到人生境遇,将我们生活的种种,如爱情、友情、亲情、人生观等等,通过自己的对哲理知识的独特见解,整合成通俗简练的语言,让学生能够产生灵魂触动。
有学生这样评价她:“能够将课讲得这么美,当她的学生我很幸福。”
陈果和学生的相处方式更倾向于朋友之间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她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没有一丝老师的架子。
学校的新鲜事物流传得总是极快的,陈果的思政课在短时间内成了学校的“香饽饽”,一时间更是“一座难求”,“复旦女神”也随着而来。
为了满足那些抢不到座位的同学的好奇心,在课堂听课的学生将陈果讲课的视频放到了复旦大学的论坛,这些视频被广为流传,更有甚者,还从视频中整理出了“陈果语录“。
2010年,陈果讲课的视频被学生整合成短视频上传至网络,一则短短几分钟的讲课视频,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了一大波关注。
一夜之间,原本只是风靡复旦校园的陈果,无意之中仿佛踏足了一个未知的领域——网红。
“网红”在这一年还是个很新颖的概念,对于长久以来沉浸于学生的课堂教学的陈果来说,被冠以这个陌生而生涩的新词,无疑是有些猝不及防。
对于这次走红,陈果的理解是:“很多人看到我讲课的视频,觉得讲得还不错。”
走红之后的陈果似乎更受欢迎了,学校也开始给她安排一系列的讲座,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陈果当然没有拒绝,对她来讲,自己所有的努力,不就是为了提起学生对哲学知识的兴趣,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吗?能够获得学生的喜欢,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在这段时间里,陈果的课程被无限增加,人们也得到了更多陈果的讲课视频,一时间,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复旦女神”的身影。
当然,她的付出也得到了收获,2017年,陈果被评为“上海市最美思政课老师”、“中国十大网红教师”......
然而,没想到的是,在陈果取得无数荣誉的背后,随之而来的却是无休止的争议。
03
争议中的“女神”
人本身就是个矛盾体,我们活在世间,有人喜欢你,就总有人厌恶你,这是原始的“守恒”。
陈果也不例外,对于霸占了网络视频“半边天”的她,很快便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她说:
“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装出来的叫浮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
“周围的人太多,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孤独是我自寻的消遣方式。”
这些看似复杂,特立独行的言语,博得了许多网友的赞赏,也成为了更多人喜欢她的理由。
但不少人对她的“语录”也有诸多质疑,认为一个年仅40,单身未婚,尚未尝尽人间百态的女子,有什么资格谈心境?
对于网络上的质疑,陈果从未有所回应,仿佛外界的一切事物皆与之无关,她知识一心一意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但不回应,并不代表会偃旗息鼓,这些人的质疑声反倒是愈演愈烈。
2018年,陈果开始踏足综艺节目,出现在电视荧幕上。在《开讲啦》这档节目上,人们看到了一个纯粹的陈果。
虽然年近40还未婚,成为了很多人抨击她的借口,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更多的是好奇。
在节目上,撒贝宁也曾当面问及这个问题:“女博士会不会担心嫁不出去?”
对于这个刁钻的问题,陈果没有选择回避,她面带微笑地答到:
“人心里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所以有成见的人不见得会要我们,但心胸豁达的人,我觉得是不会在意这些的。
所以我寻寻觅觅,也是想找到一个心胸豁达的人。
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职业应当限制人的情感生活。“
撒贝宁这样评价陈果:
“陈果老师颠覆了大学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固有印象。年轻人面对世界,追求答案的过程,可能是迷惘的、痛苦的,但听了陈果老师的课,她能给人一种快乐、愉悦的感觉,让人拥有继续前行的能量。”
然而,再越是完美的形象,在人们心中,仿佛越是那样的不堪一击
04
跌下神坛的“女神”
时代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就一个人,也可以快速毁掉一个人。人们好似在这种“造神”和“毁神”的过程中寻求快感。
在一期《开讲啦》节目中,陈果因为仅仅一次口误,将耄耋(mao die)念成了“mao zhi”,便瞬间从“女神”被击落“神坛”。
谁也没有料到,仅仅因为一次口误,就彻底颠覆了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他们对陈果的好感似乎一刻皆失。
有尽管有不少人认可了她的道歉,毕竟一个生僻的词,即使是专业的主持人也有出错的时候。但更多的人却不依不挠,认为一个文科类大学老师,竟然会念错汉字,彻底暴露出文化水平的不足。
面对种种质疑和谩骂,一时间,万人推崇的“复旦女神”迅速跌落“神坛”,沦为人人“唾弃”的对象。
有人说,人生就像是股票一样,人们最喜欢的就是追涨和杀跌,锦上添花的人不少,雪中送炭的人真的不多!当你辉煌的时候所有人都恨不得沾一沾你的光,但当你落魄的时候那些曾经趋之若鹜的人,会毫不犹豫地踩你一脚。
有人开始质疑陈果是否有“真材实料”,抨击她是“学术之耻”,甚至开始推翻她曾经那受人推崇的“鸡汤语录”,认为那不过只能蒙骗不谙世事的大学生。
也正是这个时候,陈果选择了回归宁静,任凭世间纷扰,我自怡然不动,这或许就是她给出的最好的回答。
有人将于丹和陈果拿出来作比较,两人似乎有着同样跌落“神坛”的经历,但又属于两种不同的人。于丹的走红更具有主动性,而陈果的走红却是个意外,相对于前者,她更像是多了一份清醒。
“风雨人生,认清而看清,人生自会淡定。”
陈果的似乎看清了事物的本质,真正做到了自由洒脱,与世无争,不辩于此,不争于心。
就像她说的:“不管你活成什么样子,总有人不喜欢你。”
对于她来说,让自己的学生真正爱上课堂,主动接受知识的洗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能够在踏足社会,面对各种挫折和难题时,即使再绝望,也能从中找到一份希望的力量。
相对于那些在社会上久经“浮沉”的“老腊肉”们来讲,陈果的鸡汤式语录当然显得“乌托邦”了些,但殊不知,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最为欠缺,也是最为希冀的一份力量。
陈果的沉寂,带走的是浮华沉重的追捧和嘈杂,但留下的却是一个真实而愉悦的精神世界。
05
小田有话说
从宁静到浮华,最后又回归于宁静,陈果的“女神”的道路充满了传奇色彩。
褪去尘世色彩的陈果,重回复旦大学,坐在面前的,依然还是那个熟悉的课堂,那群熟悉的孩子,她的课依旧“一座难求”。
网红的更迭也并没有因为陈果的避退而停歇,她的时代停留在了2019年,但这个“最红”标签自然会有新人来顶替。
恰似南柯一梦,梦里的一切都会清醒,网红陈果只是往事云烟,教授陈果才是最真实的自我。
有复旦大学的学生谈及她:
“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陈果老师的身影,或是在食堂,或是在湖畔,她总是戴着耳机,不知只是不在听歌,但她在自己的世界,感觉应该很快乐。”
不论是尘世中的“网红女神”,亦或是校园的“复旦女神”,看似一切都变了,实则又从不曾改变,她还是那个她,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谈笑自如若,如是优雅。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