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医药疾病 > 正文

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存在致命风险?专家:可能比艾滋病更凶猛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07 10:14:26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新江南网欢迎你/www.xjnnet.com/新江南网荣誉出品

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直系亲属之间献血存在致命风险?是真的吗?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父母和孩子之间互助输血,这样的情节在影视剧里屡见不鲜,观众更是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可就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桥段,专家却指出这并不科学。它对身体的侵害甚至比艾滋病还要凶猛!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真的!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能不能给亲人输血,这个问题通过调查,大多数人都认为直系亲属不但可以相互献血,更应该是输血的首选对象。据央视报道,中国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汪德清主任说,这是错的!直系亲属间输血会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一旦发生几乎无法挽救!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可以产生一种叫移植物抗宿主病。它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输进了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会攻击患者的免疫系统,对患者的肠胃、肝脏、体内造血系统等产生影响,它对身体的侵害甚至比艾滋病还要凶猛。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移植物抗宿主病为什么更易发生在亲属输血间呢?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直系亲属,是指相互之间有基因遗传关系的亲属,如父母亲及所生子女,因他们之间的基因在染色体一般为整段遗传,他们的单倍型基因一般是相同的。输血就等于是用血者身体里来了许多“外来客”,非亲属之间的免疫淋巴细胞容易被识别、排斥。而亲人间的“外来客”由于面目相似,加之受血者免疫能力低下,不容易识别。而这些“外来客”趁机“鸠占鹊巢”,在受血者身体里分裂、增殖,然后向受血者的骨髓等器官发动攻击。攻击宿主自身的组织,引起致命性的并发症,即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这种病发病率大约在0.1%~1%,但是它的死亡率非常高,可以达到80%~90%多。直系亲属之间输血比非直系亲属间输血,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率要高出10倍。(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级亲属,即父母与子女间,发病率要高10~20倍。)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有一种技术就叫做辐照技术 ,就是把这种有活性的免疫细胞给杀死、灭活。让它在输到体内去以后,它不能够再产生它的免疫血活性。所以用这种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虽有新技术,但也不提倡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专家提醒:尽管直系亲属之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以后进行输血,但是不建议直系亲属之间血液这样输,主要目的是提高输血的安全性。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如何用血才最安全?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首先选择用自己的血给自己输才是最安全的,我们现在很多手术,有70%~80%的人,他可以用自己的血解决自己的手术(用血)问题 ,实在要输异体血的时候, 有几个选择的原则,第一个就是量要少,能少输尽量少输,第二个, 输的时候要选成分,该输红细胞的时候, 只输红细胞,不缺血浆的时候,就不输血浆,要输血小板只输血小板,选择成分输血。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此外,如果没有经过病原体检验,刚采出来的新鲜血液也不安全,并不能直接给患者使用,所以电视剧里在医院撸起袖子就能献血的剧情也并不现实。大家要掌握输血小常识,不要被影视剧里的一些片段误导。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专家同时强调,在选择异体血液时,直系亲属血液也并不是首选。因为毕竟直系亲属血液相较于其他血液多一项致亡率很高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能不去选择直系亲属血液的情况下就不要选择直系亲属献血。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原来直系亲属间是不能献血的!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呆了,你呢?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Cyclopedia for military4Zt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新江南网欢迎你/www.xjnnet.com/新江南网荣誉出品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