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想到,一只闯入美国上空的中国气球,竟然让中美关系紧绷数日,还搅黄了好不容易安排上的美国国务卿访华“破冰之旅”。
美国军方上周六(2月4日)终于在南卡罗来纳州沿岸上空击落了这只横跨美国大地的气球,结束了它在北美的多日“流浪”,但围绕气球的争议仍在继续发酵。
从气球引申开来的国安漏洞以及对中国是否够强硬的问题,上周末以来持续是美国两党攻防的焦点。
共和党抓住机会,连连炮轰拜登政府对中国软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也在他自创的社交媒体,不客气地抨击拜登政府“无能”。有共和党人甚至要求总统拜登和副总统哈里斯引咎辞职,理由是入侵美国领空的中国气球构成了重大安全威胁。
民主党也迅速发起反击,坚称正是因为拜登政府改进了监控系统,才在上周发现这只飞过美国上空的气球。
美国情报官员还放出消息,上一任总统特朗普执政时期,中国的侦察气球至少三次飞越美国上空,还靠近敏感的军事设施和训练区域。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称,拜登政府“增强了能力,才发现特朗普政府无法发现的事情”。
气球事件直击美国对国安挑战的深层忧虑,也强化了美国最担忧的“中国威胁”。在选举年临近、国内政治两极化严重的美国,中国气球不可避免地卷入两党斗争的漩涡。内政延续到外交,迫使华盛顿紧急叫停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计划,并劳师动众派出F22战机发射响尾蛇导弹,高调击落气球。
气球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也难以轻易翻篇。过去几天美国军方在南卡罗来纳州沿海打捞坠落的气球残骸。美国官员星期一(2月6日)告诉媒体,已经找到第一批残骸,并会交给情报专家分析。搜索人员也在等待合适的天气,展开水下行动回收更多这个被华盛顿视为“间谍气球”的残骸。
围绕气球残骸的归属问题,这两天成为中美交锋的新焦点。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称,打捞上来的残骸不会归还给中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星期二则回应:“这个飞艇不是美国的,是中国的。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决维护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
另一个悬着的是气球事件衍生的国际法问题。中国承认气球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领空,但谴责美国击落气球是明显反应过度,严重违反国际法精神和国际惯例;美国则坚持,气球侵犯美国领空和违反国际法。
北京和华盛顿各执一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际法教授罗斯威尔(Donald Rothwell)星期一撰文指出,中国气球飞越美国“考验了国际法的界限”。
他指出,国际法对于在其他国家领空使用气球有明确规定。每个国家都对距离其陆地12海里的水域有完全的主权和控制权,根据国际法公约,也对其领土上空的空域有完全和排他的主权。
换言之,每个国家都对进入其领空的商用和政府飞机有控制权。但国际法对领空主权的上限并没有明确规定。传统上,卫星运行的空域属于空间法(space law)范畴;现实中,领空主权通常延伸至商用和军用飞机的飞行上限,也就是距离地面4万5000英尺(13.7公里)的高度,但问题是,这只气球是在距离美国陆地6万英尺的高空飘浮。
不过,罗斯威尔认为,美国有自己的防空识别区,要求进入美国领空的飞机表明身份,中国大陆、日本、台湾等也都有类似的防了防空识别区;鉴于这些明确的国际规则,美国对中国气球的回应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一些国际观察人士也担忧,气球事件可能延烧到中美在南中国海等问题上的矛盾。美国宣称在南中国海的自由航行和抵近侦察符合国际法,在北京看来同样是对其主权的侵犯,气球事件若无法有效管控,不排除中国会在南中国海对美国的行动采取更强势的回应。中国国防部在美国击落气球后回应称,“保留使用必要手段处置类似情况的权利”,让人不得不担忧擦枪走火的风险又增加了。
关于这只气球,还有许多谜没有解开,气球是什么功用,到底是单纯的气象气球,还是有侦察功能?美国在分析气球残骸后,会得出什么结论?美国国内政治是否会继续炒作气球事件?中国是否也会迫于国内舆论压力,做出更强烈的反应?双方围绕国际法的争议会不会升级?一只小小的气球,掀起如此大的气旋,让中美关系缥缈不定,而这股气旋恐怕还要持续好一阵子。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