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正式公布。此次评选遴选出十大类别、共计100个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杭州市有3个案例入选,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市教育局以筹建迪拜中国学校为载体,探索“中国基础教育‘走出去’的创新实践”案例位列其中。一同入选的还有西湖区教育局的“乐享优质普惠学前教育”案例,以及钱塘区幸福河小学的“用心守护午休躺睡躺得下、躺得好”案例。阿联酋迪拜是中东地区华侨华人最多的城市,拥有一所中国学制的学校是当地华侨华人多年来的夙愿。2020年,由教育部委托杭州市教育局承办、杭州第二中学领办的迪拜中国学校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中国第一所海外全日制基础教育学校。由于没有先例,迪拜中国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杭州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当时接到任务后,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此还成立了专门协调小组和迪拜中国学校筹建专班,在办学经费筹措、师资保障、外事服务上,全市多部门也是通力协作打破常规,抓重点、破难点、解堵点,形成了具有杭州辨识度的海外中国学校办学支持模式。而面对迪拜当地华人子女长期面临母语和中国文化双重缺失的难题,迪拜中国学校在建校之初,就确定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近5年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学校创办是一项铸魂工程,是为了培育更多传承中华文化的海外人才这一理念。”迪拜中国学校校长郑丽介绍,学校通过统筹兼顾中国国家课程、迪拜当地课程、校本拓展课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迪拜特质”的融合课程体系。教师是一所学校的主心骨,为了保障学校的师资,近5年来,学校共接收4批次123名杭州市选派教师。“我们坚持选派优秀老师赴迪拜任教,旨在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确保迪拜中国学校的办学质量。”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市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助力外派教师在迪拜安心工作,支持迪拜中国学校走得稳、走在前、走得漂亮。近5年的不懈探索,也让迪拜中国学校收获了好口碑。截至目前,学校有在校学生510人,家长满意度达99.6%。此次,杭州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的另外两项实践,则从基础民生角度更好地回应了老百姓对教育的关切。在家门口上好园,是老百姓对“美好教育”最朴实的愿望。西湖区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供给体系,实现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到96.75%、公办率达96.16%。其中也探索出了不少创新做法,比如,首创“幼儿园电子地图”,精准掌握每年出生情况、随迁人员数量,提前两年做好资源和人员准备;统筹盘活名园资源,稳步推进“名园+新园”“名园+农园”等集团化办园模式,并向城乡接合部倾斜,促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等。钱塘区幸福河小学则持续关注学生“午休躺睡”,自2021年开展探索以来,学校结合不同空间与寝具特点,开发了10种躺睡方式,确保所有学生躺得下。同时还打出“优质躺睡组合拳”,在制度、课程、流程、评价、家校沟通等领域下功夫,保障学生睡得饱、睡得好、睡得香。调查显示,该校每天总睡眠时长能达到10小时的学生占85%。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