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名家倪绍勇1000多幅作品 去世后全部捐赠给了三门档案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映,截至昨晚票房已经突破133亿。随着这波观影狂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年出品的《哪吒闹海》也重新登上了电视屏幕,引发70后、80后的集体怀旧。这个曾开先河的哪吒形象,历经四十余年依然鲜活如初。网友们感慨:这真是童年的回忆啊!而这个版本的哪吒正是出自浙江籍美术名家倪绍勇之手。泛黄的“哪吒”手稿“这个就是《哪吒闹海》的人物造型设计原始手稿,你看,这些形象塑造得极为传神,尤其是喜怒哀乐的表情。”台州市三门县档案馆,章宏晓戴上白手套,轻轻抚摸已然泛黄的绘画手稿,稿纸上,小哪吒的形象栩栩如生。这些手稿的创作者是三门籍著名美术家倪绍勇,章宏晓是他的学生。2023年1月,倪先生去世。同年6月,章宏晓受其大儿子倪谷子委托,前往上海整理遗作,将其1000多幅画作分类后,分三批次全部捐赠三门档案馆。手稿上的哪吒形象映入眼帘,仿佛当年电影中那个活泼神气的小顽童从动画片中跃入了现实世界。据介绍,动画电影《哪吒闹海》是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中国首部宽银幕动画长片,被称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巅峰之作。三门县档案馆留存的原始手稿共有十四张,包含哪吒、太乙真人、李靖、龙王等重要角色的造型设计图、分镜脚本等:脚踩风火轮、身披混天绫的哪吒,每一处线条都精准勾勒出他的英姿与神韵,仿佛随时从纸上跃出;李靖的铠甲纹样设计,将商周青铜器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增添人物的威严庄重;龙王的形象则将石窟艺术的神韵与动画角色设计完美融合,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这些原始手稿,为经典之作《哪吒闹海》塑造了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形象,更是中国动画艺术与传统文化深度交融的珍贵见证。值得一提的是,人物造型设计图上都备注了严格的要求,更显匠心:哪吒“形象要结实,多用直线、硬线”,龙王“胡须要尖,前二撮,后各三撮”,李靖“身长五个头,冬瓜脸”,管家“四个头长、眼月牙形,鼻圆”……这些细节无不彰显倪绍勇先生对艺术的精雕细琢。他用画笔画出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倪绍勇先生于1964年进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随后调至少年儿童出版社。因其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造型功底,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作“老夫子”。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他成果斐然。在美术片领域,他为《长在屋里的竹笋》精心设计人物造型并绘制背景,该片荣获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为《蝶双飞》担任美术设计,助力影片斩获第十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以及上海电视台1997年度小百花奖。在图书插画方面,他为《上下五千年》精心配图,该书不仅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还荣获团中央和文化部颁发的 “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此外,他创作的水墨连环画《木兰从军》《愚公移山》同样备受赞誉,屡获殊荣。师从名家,曾创作大量连环画同为三门人的作家也农先生对倪绍勇先生的生平颇有研究。昨天,他告诉快报记者,倪先生从小天资颖异,青少年时的故事堪称传奇。“倪先生曾被老师们寄予厚望,希望他考北京大学的数学系,没想到他在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同时也被中国美院录取了。”他说,倪先生因为酷爱丹青艺术,所以当年放弃北大选择了美院,这在三门这座小城里一度成为学子们口中流传的佳话。“他是我国著名画家方增先老师的得意弟子,并且还得到了潘天寿、诸乐三、陆俨少、陆维钊等大师的教导。”也农先生说,这使得学生时代的倪先生在绘画上就已经具备了不凡的积累。“连环画,是我们这一代人童年时候接触最多的书籍,而倪先生为我们这群70后和80后留下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他说,倪先生从中国美院毕业后,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做编审,长期从事连环画、书籍插图和中国画创作,一生画过成百上千连环画和插图画,那套家喻户晓的《上下五千年》,插图正是倪绍勇先生设计创作的,三百多幅黑白插图、一百四十六幅彩色插图,件件神态生动,大气恢宏。“如果对中国历史没有足够的了解,没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满腹学问做底子,很难完成这样浩大的创作。”也农先生说。为饺子版《哪吒》提供诸多灵感“我这位相交多年的老友,对待每一次创作都倾尽心力。从前期深入实地采风,沉浸式地感受风土人情,到创作时反复打磨每一处线条、每一抹色彩,都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只为呈现出最完美的艺术表达。”三门籍电影导演、画家章以谦先生满怀感慨地回忆道。从手稿中的一笔一画到银幕上的每秒24帧,揭示的是中国动画“守正创新”的初心。在如今的动画领域,《哪吒之魔童闹海》一经上映便迅速爆火,其导演饺子在诸多采访中,都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对《哪吒闹海》的敬意。他曾多次提及,这部诞生于往昔岁月的经典之作为他提供了诸多宝贵的灵感,灵珠哪吒独特的造型设计、哪吒舞动混天绫时的刚柔并济,无一不是对这一经典动画的匠心传承。中国动画的“守正”之路,不仅体现在对经典作品的传承与创新上,还体现在对珍贵创作资料的珍视与保护之中。“除了《哪吒闹海》,倪绍勇先生的家人分三批向我们捐赠动画片设计手稿、美术片造型画稿、连环画本等上千份遗作,我们定会悉心呵护、妥善保存。”三门县档案馆管理利用科主要负责人梅表军说。接下来,三门县档案馆将对这些作品进行细致分类,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打造线上数字化展览,组织举办相关的学术研讨会,让倪绍勇先生的遗作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