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养生指南: 顺应天时调阴阳 健脾祛湿养肝气

2025-02-22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严寒逐渐消退,天地间阳气升腾,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中医认为,雨水时节“天地气交,万物萌动”,人体气血运行亦随之变化。此时养生需顺应“春生”之机,以疏肝健脾、祛湿通阳为核心,为一年的健康奠定基础。浙江省中山医院老年医学科张芙蟒主治中医师对于雨水节气有一些养生建议。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雨水节气,自然界呈现“湿气渐升、阳气初动”的特点:湿邪潜伏,降水增多导致空气湿度上升,湿邪易困脾土,引发食欲不振、肢体困重之症;寒热交争,虽气温回升,但“倒春寒”频发,人体阳气初生而未盛,易受风寒侵袭;肝气升发,春属木,与肝相应,肝气疏泄功能增强,若调适不当,易出现情绪波动、失眠多梦的情况。

张芙蟒表示春天特别是雨水后,养生的核心原则是,疏肝理气:顺应肝木生发之性,避免情志抑郁或暴怒。 健脾祛湿:化解外界湿气与内生湿浊,增强脾胃运化能力。 调和阴阳:通过饮食起居平衡“初春阳气升”与“余寒未散”的矛盾。

同时,睡眠顺应阳气。宜“夜卧早起”(建议22:30前入睡,6:30左右起床),与日出同步以助阳气升发。避免熬夜伤肝血,午间可小憩15分钟养心神。

穿衣遵循“三暖”。头暖:晨起外出戴帽子,防风寒从头部入侵。腹暖:穿高腰裤或加护腰,避免脾胃受凉。脚暖:坚持泡脚(水温40℃左右,加艾叶10g、花椒5g),驱散下焦寒湿。

可进行饮食调理,少酸多甘,化湿养脾。少酸增甘:酸味收敛不利肝气疏泄,甘味入脾可补中益气(如红枣、山药)。 慎食生冷:避免冰淇淋、冷饮损伤脾阳,加重湿气。巧用辛香:适量添加生姜、陈皮、香菜等辛温食材,宣散湿浊。

以及进行运动导引,舒展筋骨,升发阳气。例如晨起梳头法,用木梳从额前发际线梳至后颈,重复100次,刺激头部经络,助阳气升发。也可以进行如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太极拳“云手”等运动导引,舒展筋骨,升发阳气。

也可通过情志养生,戒怒戒躁,静心养神。多接触自然,如踏青赏花,通过“木气”与自然共鸣,舒缓压力。如音乐疗法,聆听《紫竹调》《胡笳十八拍》等传统曲目,调和肝气。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