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现代医学的进步,让更多疾病有了更有效的治疗药物。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服药后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皮肤不良反应,甚至威胁了他们的生命。命运的重击接踵而至年轻男子患上无法控制的“红斑”?肺恶性肿瘤、骨继发恶性肿瘤……今年38岁的江先生(化名),在壮年接连遭遇了命运的无情重击,开启艰难的抗癌之路。去年,在多种药物联合的免疫化疗后,他的肝有些“力不从心”了,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让他不得不转院治疗。当地医院的医生们为他采取了保肝、退黄以及抗炎等一系列治疗,肝损伤症状也开始有所缓解。原本以为这段“插曲”即将结束,却没想到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肝损伤好转两天后,江先生的全身突然出现一片片水肿性红斑,瘙痒难忍。当地医院立即给予多种抗过敏药物及系统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继而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等免疫治疗,但这红斑却像脱缰的野马,越发越多,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经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远程会诊,江先生很可能是因为之前化疗药物引发了一种严重的皮肤疾病——重症多形红斑。这种病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时控制药物过敏,可能快速发展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从而累及多系统,甚至危及生命。通过浙江省皮肤病联盟的转诊通道,江先生再次转院治疗。这一次,他住进了联盟主委单位,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病重症监护室(DICU)。入院时,红斑已经蔓延至江先生全身,脏器功能也进一步恶化。每个简单的动作都伴随着皮肤钻心疼痛,每一次的吞咽和呼吸,也都需要十分努力。“如果失去了皮肤的保护屏障,非常容易感染,很可能发生感染性休克!”DICU负责人吴辛刚副主任医师根据检查结果,诊断江先生正是患上了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针对危急病情,考虑到先前系统应用大剂量激素及静脉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效果不佳,吴辛刚制定了由TNF-α拮抗剂联合JAK抑制剂的新型治疗方案。同时联合医院消化内科等医疗团队,对于严重肝损为首的多器官功能损害情况,及时商讨治疗方案。在医疗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努力下,江先生的病情迅速得到控制,七天后身上的红斑基本消退,无明显瘙痒感,摆脱生命危险,目前正在接受消化内科进一步护肝治疗。服药前后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立即停药及时就诊“靶向药物挽救了许多肿瘤患者的生命,同时也让很多人因药物引起的皮肤问题而痛苦不堪。”吴辛刚介绍,药疹是指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功能恢复期,药物通过各种给药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及(或)黏膜的不良反应,它是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约为1%-3%。大多数“疹子”没有传染性也不会危及生命,但它较高发生率还是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荨麻疹型/血管性水肿型药疹、固定型药疹、紫癜型药疹、痤疮型药疹、湿疹型药疹、光敏性药疹等,都是较为常见的轻型药疹。而当皮肤细胞在免疫系统与药物的“乱战”中损伤过多时,就会导致皮肤大片剥脱,导致全身水泡和糜烂,口腔和眼部溃疡。有时候内脏器官如肝脏、骨髓造血系统也同样被牵连,就会导致肝脏损伤、白细胞缺乏、血小板缺乏等,甚至危及生命。药疹基层诊疗指南(2022年)指出,大约每1000例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出现严重和可能危及生命的药疹。吴辛刚提醒,只要需服药时,患者就要警惕“药疹”发生的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行购买及服用药物前需咨询医师;服药后一旦出现皮疹、瘙痒等表现,应立即就医并停止服用相关药物;明确自身过敏药物,每次就诊时应告知医师勿使用该药;应用青霉素、血清制品等药物时,应按规定做皮试。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