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国之重器”震撼登场!浙江首家重离子医学中心即将启用

2025-02-11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2月13日,杭州这座“双创之城”又将实装一项“黑科技”——耗资12亿元的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将正式启用!这是浙江省首个重离子医学中心,配备了华东地区首台国产重离子医疗装置,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孵化的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目前抗击肿瘤的最优化、最具安全性和先进性的重离子医疗装置。

“重离子医疗装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医疗领域‘国之重器’。”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教授表示,项目将带动重离子医学临床诊疗、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装置制造等多方面发展,填补浙江省重离子放疗设备的空白,即将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助力医院成为国内标杆、国际知名、患者首选的研究型肿瘤中心,打造浙江“医学高峰”标志性成果。

重离子落地浙江

形成研发生产临床全链条生态圈

据了解,与国内已开展重离子治疗的上海、甘肃兰州、甘肃武威不同,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是全国唯一建设在医院主院区内的重离子医学中心,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就医的可及性。该中心大楼规模庞大,地下2层、地上3层,总建筑面积达13693平方米,涵盖重离子设备用房、医技用房及保障系统等。

程向东教授坦言,高精尖的设备,除了本身昂贵,运营成本也非常高。设备一旦开启,一年的基础水电消耗就以千万级计算。除了硬件方面的支出,人员成本也非常可观。

重离子医学中心里,除了专业的放疗医生,还需要配备物理师和技师。物理师确认重离子的能量剂量、放疗角度等,技师则需要落实所有治疗过程。“日本在重离子治疗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将邀请其顶尖专家作为首席科学家。并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持续不断地把技术人员送到日本、上海、甘肃武威等地学习培训相关技能和患者管理等。”程向东表示,重离子医学中心的建成,不只是设备和新技术的落地,更是我国打破国外医疗技术垄断的体现。未来,这里将形成研发、生产、临床应用全链条的生态系统,国产重离子的研发生产基地、全国重离子治疗数据中心等也将落户浙江。此外,浙江省肿瘤医院绍兴院区除布局质子中心外,还将引进硼中子俘获治疗这一国际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

放疗界的最高层级

对肿瘤实现“定向爆破”

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金戈提到,重离子设备的特殊性对项目建设提出了极高要求,自立项伊始,便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浙江省肿瘤医院仅用三年左右,就完成了从办理供地划拨手续到竣工验收的全部工作。其中,重离子主设备入场安装到获批注册仅用时15个月,创造了我国离子医疗装置项目建设用时最短的纪录。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多部门、多单位的协同合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重离子医学中心的核心——重离子医疗装置,放置于地下二层,主要由离子源、回旋加速器、同步加速器以及4个治疗终端组成。”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重离子医学中心主任朱骥介绍说,重离子治疗利用碳离子质量远大于电子的特性(碳离子质量约为电子的22000倍),先通过回旋加速器初步加速,再经同步加速器进一步加速,使碳离子束速度达到光速的70%。在抵达肿瘤病灶前,重离子束释放能量较少;抵达病灶时,会瞬间形成“布拉格峰”能量释放峰,实现对肿瘤的“定向爆破”,既能有效杀灭癌细胞,又能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从生物学角度看,重离子治疗也有显著优势。传统放疗常导致肿瘤细胞DNA单链断裂,而DNA的双链结构使其具备修复功能,这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重离子治疗则能造成肿瘤细胞DNA双链断裂,极大降低肿瘤复发几率。

价格同比具有优势

并非适用所有肿瘤

目前,重离子治疗已在日本为众多前列腺肿瘤患者带来良好疗效,相比传统外科手术,重离子治疗效果相当,却能避免患者术后“漏尿”等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不过,重离子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肿瘤患者,其适应证主要为大部分早中期实体肿瘤。

“我们必须明确,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而重离子治疗是放疗的一种,本质上是癌症治疗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手术依旧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朱骥强调,尤其是全身广泛转移的晚期癌症者,重离子治疗效果有限,只能姑息治疗。

此外,重离子治疗对患者有严格要求。治疗前须进行全面评估,准备周期长达两个月左右,其中关键在于体位管理。由于重离子能量强大,治疗时摆位和计划必须精准一致,同时还需对患者的呼吸运动进行管理,若无法达标,则不适合接受重离子治疗。

而对于大众关心的治疗费用,虽然最终价格仍在报批中,但医院方面表示,重离子治疗价格相比其他地区更具有优势。浙江省肿瘤医院重离子医学中心的启用,为肿瘤治疗领域带来新的曙光,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希望。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