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继续朝着希望努力正月十四,80后安徽亳州的小陈向记者发来信息。“今天出摊了。”小陈是做夜宵的,一辆推车,两张小板桌,推车上整齐摆放着各类炸串,还有安徽特色的炒面炒粉。常年窝在靠萧山金鸡路边的一个缺口,这里没有灯光,过往的路人也不多,但她坚持了5年,每天晚上8点出摊,一直到凌晨2点。
去年在杭州买了房最大愿望是开家店小陈说:“这里也不会影响到其他人,都是熟客,客人来之前都会微信通知一下要吃什么,我提前做好,客人一到就可以吃了。”年前她一直做到腊月廿九,才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老家。大年初七记者发去信息问出摊了没,她回答还在老家。要过几天再来,前天下午小陈发信息给记者,说出摊了。昨晚十点,记者来到小陈的摊前打招呼:“回来了呀。”小陈回:“是呀。一年又过去了,又要开始赚钱了。”打开话匣子,小陈依然保持着微笑,“前几天回来了,过年太累了,年初一一个人做了七桌菜,初二走亲戚,初三走亲戚,一连走了四天,初七回来的,休息了几天。实在太累了,哪怕是下点雨今天都不想出摊。昨天去市场进货,下午把串串好。”认识小陈是在2019年,她第一次出摊,当时在小区门口卖羊肉汤,聊天中熟络起来。这几年小陈换过很多地方摆摊,最后才固定下来。小陈是个单身妈妈,两个孩子读小学,前几年还只能进民办小学,这两年学校变成公办,学费也降了不少。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小陈在杭州安了家。“去年首付了一套房,总算安了家。女儿成绩不太好,今年先继续干,看看有机会就开家门店,稳定下来。”说话间一碗炒面出炉,小陈还额外送了一捆小肉串。
做人力资源的小龙今年的愿望是照顾好老婆女儿衢州人小龙是做人力资源的,正月初八就来开工了。女儿4岁,一家三口租在萧山城南,一个月房租一千多元。老婆是成都人,平时在家带小孩。小龙说,这个年过得心累,但也很充实。“年前开车1700多公里去成都,在老丈人家做傻女婿,待了4天,喝了八顿酒,没有酒醒的时候。女儿也是第一次回外公家,把老人家乐坏了。初三赶回我自己老家,时间过得真快,这个年感觉一直在路上。”为什么这么早出来?工厂都还没上班。小龙说:“做我们这个工作,要早点出来‘抢人’,不然打工人都没了。今年工厂要招的人都有要求,要懂点电脑,要有工作经验,高中以上学历,现在出来的人还不多,大学生也没出来,目前还没招到人。”为了节省开支,去年小龙增添了一辆新能源车,旧车给老婆用,方便带小孩出去玩。今年下半年女儿也要上幼儿园了。小龙来杭州四年了,暂时还没买房,他说自己今年的愿望是,照顾好老婆和女儿,最好住的地方能离单位再近一点,先在郊区看一下合适的出租房。按当地人习俗正月十四要吃炒年糕,小龙炒了三份年糕,晚上一家人围着看动画片,小龙开心地和女儿“抢”起零食。
老沈吃完团圆饭忙着去进货吃过团圆饭,老沈发动小货车,准备去新农都进货,说趁着正月十五要多备点货。老沈是萧山临浦人,在萧山小南门开了家几个平方米的海鲜铺子,正月十四他把亲戚都叫过来吃了个团圆饭,开了两桌,低于60岁也只能和小孩坐一桌——最大的舅舅94岁,几个姨妈也都80多岁。老沈还有两年就可以领退休工资了,儿子自由职业,房贷老沈还得支持一下,孙子10个月大。席间老沈和亲戚们聊天,退休以后能领多少,年轻时做了十六年居然没算工龄,现在生意忙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前段时间进了批虾,中途氧气泵不工作损失大了……老人们催老沈吃完赶紧回去,明天还有得忙。老沈说他今年最大的愿望是多赚钱,孙子好好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