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拐杖"撑起幸福晚年 无锡一线助老员2000余名,服务近27万老年人

2024-04-1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助老员付发上门为老人服务。(杨雯仪 摄)

  居家养老援助服务素有老人的“金拐杖”之称,按照“9073”养老模式,我市约有97%的老人会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这样一来,发展出较为成熟的居家养老援助服务更显其紧迫性。

  据悉,目前全市共有13家援助服务机构,一线助老员2000余名,服务近27万老年人群体。那么,助老员够不够?老人的需求是否能被满足?这条养老服务的细分赛道,将给“以家庭为圆点”的服务带来多少新的提升空间?

  1比105

  基本覆盖符合政策条件的老人

  什么样的老人可以享受政府购买的上门助老服务?据了解,目前,全市80周岁及以上的户籍老人均可享受助老服务,80周岁以下的户籍老人则视不同政策要求而定。

  据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对各机构中助老员与服务家庭的配比要求是1:105,按助老员每天接3—5个工单来算,可以覆盖政策范围的老人,“实际上各机构的配比标准比要求的更高,因此人员配备是充足的。”以惠山区为例,全区约220位助老员,为近18000户、约24000名老人提供服务,“基本可以覆盖到符合政策条件的老人”,上海天与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总经理徐卓元表示。

  达到如今的覆盖面,并不容易。“你们真的免费吗?不会是骗子吧?”开展助老服务前期,新吴区助老员付发在一户户敲开老人家门时,曾遭遇不少冷眼和怀疑,“第一、第二次上门服务,老人时刻跟在我身后。”如今,老人盼着他上门服务,4月8日上午9点多,距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十多分钟,住在新吴区长欣公寓的失独老人张阿婆已经在单元楼门口的长椅上等候付发。

  个个都是多面手,是记者走访时对助老员的总体印象,这得益于援助服务机构提供的各类培训。“公司的‘云大学’为不同岗位提供不同课程,管理人员可以学习管理方法、了解国家政策,助老员可以学习专业技能。此外,公司还聘请培训专员对助老员进行家政技能和护理技能的培训。”乐惠居康养集团无锡公司负责人虞舜介绍。据了解,除了入职培训,各援助服务机构都为员工定期进行线上线下的培训,鼓励助老员成为多面手。

  “我不需要”

  恰恰蕴含新的市场潜力

  并非每扇门敲开后,助老服务都会被接受。“有的老人家里有钟点工,就会拒绝我们的服务。”有助老员表示。那些没有走进的“门”,是不是意味着真的没需要?

  不尽然。在深入调查后,我市推出措施鼓励老人灵活使用服务工时。据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工作人员介绍,对于部分没有生活照料需求的老人家庭,可以选择“攒”服务工时或者自费一部分换其他服务,“比如就医陪诊服务,对应的工时比生活照料的多,老人可以攒几次生活照料类的服务来换陪诊服务,也可以选择自费补足不够的工时。”

  攒工时的举措,也在迭代中。由于结算周期限制,目前老人最多只能“攒”一个季度的工时。“不少老人希望可以延长时间段,比如按年度来计算,对企业来说这样也能拓展更多业务。”虞舜表示。据悉,这一难题有望在近期得到解决。

  除了建立灵活的机制,各援助服务机构也在努力挖需求,且不约而同在智能化上发力。负责惠山区助老服务的“上海天与”,为有需要的老人家中安装一键呼叫、毫米波雷达等智能化设备,“有了设备辅助,老人即使身边没有其他人,出现意外情况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救助。目前我们还在试点阶段,根据老人的反馈还将持续改进产品。”徐卓元表示。

  而虞舜所在的乐惠居正在通过革新技术,为老人“精准画像”。“公司正在研究如何优化老人的健康档案,今后助老员上传老人血压等包含健康数据的照片,数据能直接录入健康档案。根据健康档案,我们可以为老人量身定制健康建议、用餐指南等,发展更多个性化服务。”虞舜表示。

  “目前我们采用一机构负责一区域的方式,就是为了达到差异对比、良性竞争、服务促进的效果,我们积极鼓励各援助服务机构发挥优势,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上,往市场化道路发展。”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工作人员表示。

  多方发力

  让“金拐杖”成为养老服务新赛道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居家养老援助服务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内容,兼具民生内涵和产业属性,如何既抓民生“急难愁盼”、又抓银发潜力产业?业内人士表示,“需多方发力”。

  这条养老服务的细分赛道,把发展的目光聚焦在“家庭圆点”。要让这个“圆点”更美好,需要注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动能。

  从技术角度看,更多立足本市实际对接物联网产业。在大部分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情况下,居家养老援助服务的市场很大,而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懂科技、爱时尚、有活力、重品质,他们将对助老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如果能依托物联网产业发展出可复制的养老援助无锡模式,产业前景将十分广阔。

  从人才角度看,从业人员梯队亟待进一步提升。今年3月,我市公布首届居家养老援助服务机构“优秀项目经理”和“最美助老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居家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的缺失。今年两会期间,养老话题也备受关注,周林峰代表建议尽快在高等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并开设全日制和在职等多种形式的课程,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满足市场对养老服务个性化的需求。

  此外,行业发展也需要有效监管。我市刚刚出台了《无锡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从法律上对行业进行规范。据了解,市民政局今年也将围绕“优化服务供给”和“加强服务监管”两项重点,建立健全援助服务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和激励褒扬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同时依托“锡心医养”呼叫服务中心开发建设,推动实现援助服务全流程监管。

  期待居家养老援助服务成为老人“金拐杖”的同时,也形成一条养老服务的新赛道。(记者 杨雯仪、高琼玲)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