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象微纪录|无锡—洛阳双城生活

2024-04-1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讲述:唐明涛 整理:记者 吴雨琪

  随着交通的发展,人们出行的便利性日益提升,“双城生活”已越来越成为现实。在无锡,同样有一群早出晚归的跨城族,工作在一城市,而家庭生活在另一城市,唐明涛便是其中的一员。每周五,他结束一天的工作,乘上回洛阳的火车,与家人团聚,每周一一早回到无锡,开始一周的工作。这样规律的生活,他已经坚持了15个月。

  儿子看着我叫了声“爷爷”

  我叫唐明涛,今年36岁,陕西人,大学毕业后在洛阳定居,我的工作与新能源电池相关,之前也换过三四份工作,总觉得到了瓶颈期,想要趁自己还有拼劲的时候,再出来闯一闯。新能源的高新产业基本都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最终选择无锡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往返洛阳方便,火车车次时间刚刚好。

  2022年9月,我通过无锡先导智能公司的面试,正式开启在无锡的工作之旅。

  入职前,我就想好,我要常回家。我小时候妈妈为了生活远赴他乡打工,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那种孤独与渴望令我记忆犹新。

  我的儿子出生于2019年,我不想完全缺席他的童年时光。来无锡后不到一个月就是国庆长假,那是我开始新生活后第一次回家,本以为这是个平常的假期,没想到疫情来势汹汹,我独自在无锡呆了三个月。

  再下一次回洛阳,是2023年的元旦,我到家时,儿子看着我叫了声“爷爷”,那时我真的感慨万分,不仅意识到了陪伴的重要性,也坚定了我每周往返双城的决心。

  每周通勤18小时,大多坐硬座

  我会在每周五晚19:06坐上从无锡出发的Z304次列车,次日04:08到洛阳站,我家到火车站很近,到家时,还能看到妻儿的睡颜,然后陪他们度过快乐的周末。每周日晚21:33,我乘上Z94从洛阳出发,周一早上6:26到无锡,下车后直接去公司上班。

  为了每周末能按时回家,我会在周一到周四晚上多干一些活,加班到凌晨一二点也是常有的事,如果周五晚实在赶不上那班车,周六上午的高铁是另一个选择,虽然贵了点,但通勤时间只要4个小时,比普通火车缩短了一半时间。

  Z304次列车是从上海开往乌鲁木齐的,人流量很大,硬卧也很难买,从西安开往上海的Z94也是如此。大部分时候,我都要选择“候补”选项,而候补到硬座的概率比较大,因此80%的往返时间我都是在座位上度过的。

  每逢节假日,当硬座都抢不到的时候,我只能自带小板凳。更火热的时候,我只能先上车后补票,或者先往反方向坐到苏州,再从苏州买票往西去洛阳。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坚定了回家的心,总是能克服的。

  准备全家定居无锡

  从2023年1月1日到现在,我已坚持了120次左右的往返,初次的艰辛已经褪去,反而有一种满足感,因为我陪伴了孩子的成长。

  今年1月,在双城往返一周年的时候,我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引起了好多网友的关注和互动。有人质疑我的动机,有人感慨“这也太累了”,但更多的是分享自己的双城经历。“我每天往返苏州和上海”、“我在杭州上班,家在合肥,也只能坚持一个月回去一次”,也有在常州工作的洛阳老乡向我请教如何在高峰期抢票以及规划回去的路线,我们分享着相似的经历,感受着相同的奔波与期待。还有网友担心我的花销,其实我每月的通勤成本在2000元以内,再除去租房的费用,净收入也比之前高。

  我与无锡是有缘的,我2015年旅行结婚的第一站就是无锡,2018年,我第一次独自出差也是来的无锡。

  无锡和洛阳是两个反差很大的城市,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很发达,一个还是以重工业为主,但它们有个共同点:城市环境都很好,优美宜居。

  我对无锡最熟悉的地方,就是租住的小区、公司、火车站,闭着眼睛都可以走上车站站台,却从来没有好好逛过这座城市,5天工作日要上班与加班,周末都在洛阳。虽然每周都回去,但这一年半来,还是错过了孩子的很多瞬间,我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妻子一个人承担起了一切。

  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接下来,我们一家准备来无锡定居,我正在咨询相关的户口政策。届时,我们一家团聚后,一定要好好地把无锡玩过来、吃过来,我真的很期待。

  (受访者供图)

  • 世象微纪录|我在耕读小院里探索“三零”生活

    沈亦可,今年63周岁。在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环境研究所挂职副所长期间,发起“三零”生态系统研究中心。2019年,他从上海回到家乡,在为父亲养老的同时,尝试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一个零损耗、零废弃、零污染的生态系统。 [详情]

    2023-12-12 10:18:02 来源:江南晚报

  • 世象微纪录|一把刻刀重现“记忆”、记录当下

    在无锡最南边的湖湾间,散落着不少老建筑,建筑内常常能看到不少新老碑刻,有文字也有各式纹样或图案。这种重现“记忆”的手工雕刻艺术,镌刻下丰富的历史资料,更映照着城市乡村的未来。土生土长的南泉人王勇良是为数不多的还在坚守的碑刻匠人,他用手中的刻刀默默传承和弘扬着当地的历史文化。 [详情]

    2024-01-03 10:05:17 来源:江南晚报

  • 世象微纪录|一次好奇开始,走上帮教之路——我坚持28年的事,有人接过了接力棒

    电网之下、高墙之内的服刑人员,穿着醒目的蓝白条衣服,自卑是这群人重新回归社会的最大绊脚石;社区里的矫正人员,虽然与普通居民无异,但生活中总带着些许疏离。在滨湖区的产山社区,有一位快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将帮助这些特殊人群回归社会当做了终身事业,用点滴善语感化了一个个高墙内坚硬的心。 [详情]

    2024-04-02 09:37:42 来源:江南晚报

  • 世象微纪录|编织就是我的语言: 用手作把世界变得有趣

    无论是常见的毛衣、饰品,还是各种卡通、人偶,抑或是大型编织美陈装置,各式线材经过潮汕姑娘赵泽婉灵巧的弯折穿梭、扭转缠绕,就变成了精致又充满设计感的艺术品。别看赵泽婉今年才33岁,她的“织龄”却已有20多年,这些年来,她用各种花样编织技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也为很多人带去了快乐和美的享受。 [详情]

    2024-04-08 09:28:20 来源:江南晚报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