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个应用场景指向机器人的无限可能杭州日报讯 四足机器人、鸵鸟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开大会了!昨日,杭州市人形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对接会举行,现场发布了首批75个场景需求,涉及工业制造、市政巡逻、医疗康养、文旅等十大领域。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究竟在哪里?答案,或许就在各行各业的痛点里。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徐欣昌,拎着一个塑料袋来到现场。袋子里装着3瓶形状不同的药水以及一支软膏。他想解决的难题,正是这些异形包装药品的发药问题。
“药房现有的自动发药系统只能发放规则包装盒的药物,但有30%至40%的药品属于异形包装,就像我手里的塑料瓶、玻璃瓶、软膏等等,仍要依赖人工。”徐欣昌说,杭州机器人产业领先全国,希望有企业能帮忙开发性价比高的异形药品自动发药机,提高药房的发药效率。
根据徐欣昌的需求,对接会为该医院匹配了一家企业。徐欣昌拿到了企业的联系方式,计划与他们深入交流,共同解决这个全国医院都存在的共性难题。
“来,加个微信!后面我们可以慢慢聊。”杭州翼菲机器人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彭晓光打开微信二维码,逐一给围在桌前的人扫码。洽谈环节,他接待了许多人,一口气加了近20个好友。
翼菲机器人主要研发、生产各类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全家福”里包括蜘蛛手机器人、小六轴机器人、坐标机器人、AGV机器人等。桐庐企业杭州紫南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眼相中了它。大家正畸用到的钢制牙套,很多是由紫南针医疗的技师手工折出来的,“牙套是钢丝折出来的,但一根钢丝最多折6次,不然要报废了。相比于人工,机器能一次成形,提高产品质量。”紫南针医疗器械技术总监王秋阳专门从桐庐跑来参加对接会,“听了介绍,我觉得翼菲能够帮助我们。”
现场有100多家单位参会。除了发布需求,很多企业带来了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包括形态各异的机器人产品以及高密度触觉电子皮肤技术、大模型等新技术。大家都希望在这里结交到合作伙伴。
本次对接会是全市机器人产业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推动供需协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契机。“对于75个场景需求,每个都匹配了至少一家建设单位。”市经信局(市数字经济局)高端装备处负责人说。
人形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产业,是全国各地正在竞逐的未来新赛道。目前,杭州机器人产业集聚了整机和零部件企业200余家,2024年工业总产值约150亿元。杭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杭州将投入3亿元资金,重点支持机器人企业的技术研发、企业引育、场景示范和产业链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