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弹性治理与活力焕新

2025-02-18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在长三角城市群的竞速赛道上,制度创新的含金量正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新标尺。近日,杭州发布了实施助力提经济促消费“十允许、三服务”支持举措。以“十允许、三服务”政策为切口,展现的不仅是营商政策的调整,更折射出超大特大城市治理范式从刚性管控向弹性包容的转型轨迹。

政策工具箱的精准投放,彰显着治理颗粒度的精细化演进。“允许张贴招聘海报”等十项柔性举措,实质是通过负面清单制度释放公共空间弹性。将“不影响通行”“无安全隐患”设为刚性底线,在97个商圈与N个动态拓展区之间建立灰度空间,既守住市容管理基本面,又为个性化商业表达提供制度出口。这种“底线思维+动态清单”的治理框架,与上海“夜间经济示范区”、成都“一街一策”形成南北呼应,共同探索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多维利用。

行政审批的数字化再造,正在重构政企互动模式。全国首创的“菜单式店招备案系统”内置400余种模板,将审批周期从以周计压缩至分钟级,这背后是“放管服”改革向基层末梢的渗透。当新装修商户尚未营业就能收到政策辅导短信,当连锁品牌通过“一店一议”实现跨区域标准衔接,政策善意已转化为可感知的营商便利度。

存量问题的分类治理策略,体现了制度设计的辩证法。对2.3万余块存量店招实施“安全评估+美学提升”双轨改造,既非简单取缔也非放任自流,而是通过技术规范迭代实现商业活力与城市美学的共生。这种“破”“立”之间的平衡术,恰如苏州河岸工业遗址改造,在历史文脉与功能更新间寻找最大公约数。

政策试点的空间布局策略,暗合城市发展轴线。从武林商圈到未来科技城,“97+N”的弹性范围设计,既保证核心商圈商业氛围浓度,又为新兴区域预留创新接口。数据监测显示,政策实施半年内,湖滨步行街客流量提升18%,中小商户夜间经营时长平均延长2.3小时,验证了柔性管理对消费能级的撬动效应。

城市治理的深层变革,往往始于看似微小的切口。当商铺卷帘门背后的创业者不再为审批材料辗转,当商业综合体的外摆区成为城市烟火气的发生器,制度创新的价值便落地为真实可触的获得感。这或许正是现代城市治理的要义——在秩序与活力之间,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黄金分割点。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