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水下的狮城 当年有多繁荣?

2025-02-10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文渊狮城”复原的牌坊

余年春画

前几天我去到杭州淳安的千岛湖文渊狮城景点,碰到了几个北方游客。他们伫立在门口一幅地图前,看了许久发出一声感叹:“我还以为千岛湖是天然形成的,没想到是人工的,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门口画的这个“狮城”,我们打开网络地图,是找不到它的。但说消失,也不恰当,因为它现在就在千岛湖的水下。现在我们看到的千岛湖,湖上是1078座岛,湖下是淹没的古城。

1960年,新安江水库建成,大坝将新安江上游拦截成一个巨大的湖泊,连绵的山岭淹入湖中成为大小岛屿共1078个,故名“千岛湖”。千岛中的“岛”,其实是露出水面的山峰。

在淹没入水之前,这里存在的狮城是什么样的?居住的居民去哪里了?

这必须找到狮城的原住民才能回答。几十年过去了,狮城的居民散在各地,健在的也上了年纪。在千岛湖当地的牵线下,我们找到了一名狮城居民——章应贤。透过他的回忆,我们“潜入”千岛湖底看看这座浙江版“亚特兰蒂斯”。

一座城有五个城门

西城门在水下仍能开合

章应贤,1946年出生,生于狮城,长于狮城,13岁时,他和家里人从狮城搬出。辗转丽水、杭州等地。目前定居在杭州。

“狮城,始于汉唐年间,是原遂安县的县城,位于千岛湖至姜家航道的遂安列岛与婺头尖之间,距姜家5公里,是古严州六县中唯一拥有城墙的县城。狮城虽小,方圆不到1平方公里,但它仍是个城,一点不假。”他对狮城的记忆非常深刻。章应贤告诉我们,他年轻时做泥瓦匠,后来拜师学画画,将记忆中的狮城画了下来。

目前狮城的复原地图,得到官方认可的有两幅:一幅来自余年春老人,他花了13年走访了许多狮城原住民;另外一幅就是章应贤根据自己的印象来画的。两幅图重叠后,狮城的格局是一样的,我们也是根据这两幅图为大家做个介绍。

先看狮城的地理位置。

明万历壬子《遂安县志》载:“婺峰环其前,五狮拥其后,襟带五强,龙渡诸溪,肘臂六星,文昌诸阁,虽不通大驿,实严胜壤也。”

结合地图来看:狮城的南面是婺峰,现在俗称“茅头尖”,是淳安三都最著名的山;北面则是五狮山,狮城的名称也据此而来。

东面的这一条河流叫龙溪,现在叫龙川湾,龙溪上这座龙渡桥,是狮城居民往来返乡必经之路。

当年的狮城可谓四通八达,根据淳安年近80岁的王兢老师的《千年古城狮山镇》记载,当时的狮城向东可到东亭、界首;向南可达武泉、岩村;向西可至堨下、姜家;向北可达百亩畈、横沿,这几个地方都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九九归一抵狮城。

为何有两个西门?章应贤说,这里有一个传说:西门和南门之间有一个姜家,明朝时出了位进士,名叫姜习孔,后官至四品知府。皇上为方便其入城,准开一小城门,当地称小西门,也称康阜门。

2012年4月27日,水下考古工作人员潜入千岛湖底探寻狮城,拂去城墙上的淤泥,石缝里的石灰保存完好。其中气势雄伟的拱形西城门也完好地屹立在水中,并且能够开合。

节孝坊上有块刻有“圣旨”的匾

城里有什么?

典当、盐栈、南货、

京广洋货、烟酒糖......

还有重达3000斤的古钟

今年79岁的章应贤,对生活了13年的狮城,记忆仍十分清晰。

章家原是做布料生意的,还算殷实,家就在南门口子上。

“每天上学,就是登上城墙,顺着城墙道走到大西门下去,就是我的学校,一两公里路吧。”章应贤指着地图指给我们看他曾经每天的上学路。

狮城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直街、横街等主要街道,最繁华的是东街,也是县署所在地。狮城毗邻安徽、江西,曾是新安江畔徽商的商路枢纽之一,城里做生意的人多,店铺的类型也紧跟潮流。

20世纪40年代,城内先后有典当、盐栈(承销官盐)、南货、京广洋货、烟酒糖、成衣、药材、图书、照相、染坊、灯笼、雨伞、面馆、理发、镶牙、水果、熟食等各色商号店铺。民国二年(1913年),遂安国货商场在狮城开业。

“那时候我们家做布料生意,还兼做点茶叶,你想想,那时候城里的东西就出口德国了,狮城的贸易还是很繁华的。”章应贤说。

当时这里有五千常住人口,以王、姚、余、方、胡、汪、黄等姓氏为主。纵观历史,名人很多,而对社会贡献大、名望大的人,古时的最高礼遇就是立牌坊。

狮城内共有十来座牌坊,有忠义坊——为官清廉的方师爷;父子传芳坊——大孝子余复;盱江循良坊——为官性格刚直的余学文;科甲联登坊——学识渊博的诗人方干,等等。其中规格最高的是一座贞节牌坊,据《遂安县志》记载,妻子王氏的夫君婚后不久就因病去世,王氏夜里哭泣,平日努力宽慰年迈的婆婆。婆婆劝她改嫁,父母劝她回家,她坚持守寡50年。

有人正气传四方,也有人恶名远播。

“有一个地方啊,之前是很多人不敢去的,就是毛一鹭的宅子,毛一鹭是明代魏忠贤的‘首席走狗’,他的家就在东街上面一点。据说他怕死后遭挖坟鞭尸,所以出葬时虚葬了好几处坟墓,到现在我们都不知道他葬在哪里。”章应贤说。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位于北门城内后山上,那里曾有一口重3000斤的古钟,是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遂安洞神宫道士黄智远募金铸成。

“钟声10里外都能听到,抗战期间,那口古钟是作空袭警报用的。”

章应贤将记忆中迎百子灯的场景画了下来

被里戏、迎百子灯、康塘旱船

狮城民俗你听过吗

狮城人有一个特别的民俗:被里戏(狮城土话,意为躲在被窝里演的戏,即看不见表演者)。

其实这是一种口技表演——人躲在幕布里,发出鸟鸣、犬吠、牛叫等声音,人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声音里听明白一个简短的故事。行头也很简单:一幅布帐、一个洋铁盘、一壶水、几块小木板,还有几个小布偶。

章应贤说,在狮城的县门前、南门坝上、横街菜场经常能看到演被里戏的。

“被里戏演完后,表演者还要卖牛皮糖的呢,是不是很有生意头脑?”

虽然这项民俗表演已随着狮城的淹没而失传,但也有一些民俗留存了下来,如“狮城迎百子灯”“康塘旱船”,目前均已被列入淳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迎百子灯”起源于唐武德年间,为感激东海龙王,当地人在每年元宵节制作板凳龙以“迎龙灯”的方式作纪念,游行时,唢呐声声,鼓乐齐鸣。

“康塘旱船”则是一项与读书相关的民间艺术活动。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在狮城讲学会友,置画舫于池。据说当年朱熹在画舫上授学的洪氏三子,同榜及第。当地人认为凡上此船者都会变得更加勤奋好学、聪慧过人,于是就以竹、纸糊旱船,每逢元宵,在环翠池遗址舞旱船求灵,鼓励读书人。

不要忘了狮城

1959年4月的一天,下着大雨,13岁的章应贤在城墙道上走回家,遇上一个扛着望远镜的年轻人。

“你知道吗?你们要‘移民’了。”章应贤听到他的这句话后,非常兴奋。

“我当时就想着,要坐火车去新房子了,还以为跟旅游一样。”章应贤回忆起过去,满脸感慨。

1959年,新安江截流,库区开始蓄水。狮城居民要在几天内搬离家乡。

章应贤一家跟狮城内的大多数人一样,整理好行囊,朝着新家走去。往日的玩伴,一走就是散在天涯。

“搬到丽水、安徽、江西的都有,那时候没有电话,我们只能四处探听亲戚搬往的地方。探亲的时候我们要走70里山路。”

大坝在新安江上游拦截,水流冲入狮城。巷子间的叫卖声,看被里戏的欢呼声,古钟的敲击声全部淹入水中,仿佛被永久定格了下来。这几年,复原版水下狮城出现在千岛湖淳安县。

根据当地人的回忆,复原了全狮城最繁华的东大街、北大街,甚至还在北大街再现了古狮城著名的姚氏、功德牌坊、贞节牌坊等7座牌坊,对诸多水下古城的建筑细节也进行了复原。

得益于通信的发展和当地的努力,当年散落在三省各地的狮城原住民也时常重聚在这里。

“我们的家乡在湖底,看是看不到了。但这座城市我不希望大家忘却,因为是我们狮城人的乡愁。”章应贤说。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