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露出未来发展方向:人工智能
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最近一段时间,“杭州六小龙”科技新锐企业频频刷屏“出圈”,“神秘东方力量”成了“国际梗”。“六小龙”群“龙”聚首钱塘江,绝不是巧合,很多人只看见“飞龙在天”,却很少关注“潜龙在渊”。“杭州六小龙”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从天而降的,而是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钱塘江水孕育出来的。这种孕育,从早期的招引企业、投资项目就开始了。比如,蛇年新春刚过,就在很多城市羡慕杭州时,杭州又搞起了大动作。2月8日上午,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之后,杭州市随即举行全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这次杭州拿出27个项目,总投资达290.5亿元。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从集中开工项目可以看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27个项目既有推动产业升级、夯实发展后劲的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项目,也有增进民生福祉、完善城市功能的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项目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人工智能。
楼上搞完科研,楼下就能试验生产 让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在科技创新全链条中,成果转化是难点、是痛点。此次集中开工活动现场会选在位于余杭区的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现场举行,颇具深意。“前期,我们对接过不少企业,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无人机、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其中不少企业都提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需求,尤其是没有资金、专注研发的小微企业。”余杭区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王晨啸介绍。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一楼、二楼设计层高为4.75米至9.5米之间,相当于一般厂房的两层楼高。“我们将对楼板加厚、房梁加宽,让一、二楼拥有更大空间、更适合承重,符合工业生产需求。”三楼及以上则以小开间为主,通过可随意调整的隔墙,为企业办公或小型科研提供场地。“这里说的‘办公’不是指办公室白领敲敲键盘,而是指高精尖的科研等活动,比如无尘车间等。企业在楼上搞科研,楼下就能试验生产。”王晨啸说,穿白大褂的研发者和穿西装的企业家在同一幢楼里交流解决技术问题,将有效解决初创企业缺乏设施和技术平台的瓶颈,极大缩短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周期。经过一段时间培育,形成相应成果的企业可选择购买园区房屋产权,作为企业独立总部。“就像是一种孵化,我们通过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问题,帮助真正有科研实力的企业留在余杭。”王晨啸说。从空间意义上看,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的地理位置布局也颇有考量。项目处于“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的核心位置。“这里与之江实验室仅相隔一条科创大道,不远处是阿里达摩院,东侧则毗邻风景秀丽的南湖。从环境和产业基础来看,这里一方面能承接省级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另一方面,优美的环境也利于人才工作和居住。”王晨啸表示。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计划2028年完工。建成后,将作为“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最重要的科研成果转化保障空间之一,以科研实验为核心,以转化基地为驱动,优化新兴制造业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让杭州的创新发展更具“浓度”。
浙江省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基础技术攻关能力提升项目开展智能感知基础技术攻关 为智能物联、人形机器人等提供基础支撑同样聚焦人工智能的还有浙江省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基础技术攻关能力提升项目。说这个项目前,先来认识下浙江省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中心,它位于杭州科技创新高地滨江区,2022年2月获批建设,主攻的是物联网技术领域多频段信号感知、多模态智能计算、特种材料与精密制造工艺等三大方向。到底有啥用呢?以多频段信号感知技术为例,主要应用在智慧空间、智能家居、智慧安防、物联网等智能领域。多模态智能计算,是指利用多种不同形式或感知渠道的信息进行表达、交流和理解的方式,通常包括视觉、听觉、文本、触觉等多种感官输入和输出方式,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学习等领域。说回这个项目,将建设光学实验室、材料工艺实验室、多光谱图像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构建涵盖物质分析设备、超声设备、光纤传感设备等专业设备的试验环境,满足智能感知基础技术攻关需求。项目建设工期为2025-2027年。建成后将聚焦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开展基础材料、高精密制造工艺和高精度测试设备等智能感知关键技术攻关,为杭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提供重要支撑。
艾罗能源大型储能系统及热泵智慧能源系统研发生产项目建设四大中心,打造智慧能源产业基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将越来越广泛,位于桐庐的艾罗能源大型储能系统及热泵智慧能源系统研发生产项目,就是提前布局抢占先机,打造集研发中心、制造基地为一体的智慧能源产业基地。“我们选择这里,是因为桐庐在用地价格等方面的优势。”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个项目拟建设大型储能系统制造中心、空气源热泵制造中心、“光储充热”智慧能源系统制造中心、研发实验室及测试中心,生产制造大型储能系统、空气源热泵等产品。项目建设工期为2025-2027年。建成后将成为集研发中心、制造基地为一体的智慧能源产业基地,投产后5年累计产值不低于100亿元,助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智慧储能产业体系构建。
杭州二中高新学校杭州二中高新学校 规划办学规模60个班级这次集中开工项目,有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高科技人工智能项目,也有保障居民幸福生活的民生项目。如位于滨江区的浦乐高中(杭州第二中学高新学校),规划办学规模60个班级,建成后将新增学位3000个,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同样位于滨江区的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杭州市肿瘤医院)迁建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床位800张,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配置。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衔接未来科技城和云城的南北向重要骨干道路——余杭区高教路(文一西路—云余东街北),建成后将完善城市道路功能,强化南北向空间拓展和功能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