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杭州进入春山可望的季节。新一年的“三农”工作如何铿锵前行?昨日,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召开“奋进二○二五 奔向村美民富”动员会,下发2025年“三农”任务书——“聚焦六个问,打好七个仗”。春节前召开的全市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动员部署会提出六个“三农之问”,部署三提三增“六大行动”。本次我市“三农新春第一会”提出的“七个仗”,聚焦六个“三农之问”+贯穿全局的农村改革,具体内容包括:打好“千万工程”整体仗、打好“农民增收”翻身仗、打好“都市农业”主动仗、打好“集体经济”提升仗、打好“西部补短”阵地仗、打好“农村人才”持久仗、打好“农村改革”攻坚仗。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就是要更好推动市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富不富,看农民。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加紧出台《推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产业增效、就业增薪、改革增财、帮扶增血“四增工程”,全面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实施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提质强能计划,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共同体。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今年我市将重点抓好三件事——大力发展土产特产、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打造标志性成果。“我们要立足杭州超大城市的需求和优势,大力发展、主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既要稳产保供,也要高质高效,要让农村产业振兴与城市产业发展齐头并进。”会上提到,2025年我市将进一步实施好乡村土特产“一链百亿、十链百亿、百链百亿”计划,补齐生产加工、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短板,全面提升全产业链建设水平;聚焦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农业现代服务业“五大业态”,加快打造杭州的现代都市农业品牌;建成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创新引领基地,智慧农业产业园,智慧农(牧、渔)场和低碳生态农场。“西部补短”的重点在山区4县,特别是欠发达乡镇和偏远村庄。针对这些“重点地区”,我市将加快推进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持续助力深化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快提升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推进乡村5G基站、新能源充电桩等布局建设,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作为“千万工程”源起地,杭州如何在农村改革中彰显特色?此次会议也有明确部署——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稻田新型综合种养、智慧农业发展、“新农人”培育、山林经济开发等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工作方面,谋划推进实施一批改革突破性抓手,实施一批改革引领性项目等,体现在全省全国的示范性、引领性和影响力。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将根据“七个仗”的任务内容,制定更加详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用实干实绩绘写新时代“千万工程”新答卷。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