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球”朵朵添富路记者 程海波 摄杭州日报讯 出舱、采菇、包装……连日来,淳安县界首乡燕源村的党建消薄基地上欢声笑语不断,一派丰收的喜悦气氛,7个形似集装箱的“5G智慧菇房”,开启了新年的第一轮收获。“这第一笔绣球菌订单总共是340份,价值4万多元,打包好就送到杭州去。”燕源村党总支书记洪干平一边忙着打包一边说,“如今,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共富好路子。”
科技赋能 小小“方舱”前景大绣球菌,又叫绣球菇,是一种食药兼用菌,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被誉为“万菇之王”。但绣球菌十分“娇气”,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每天需要10个小时以上的光照时间,而且要保持在20℃左右的温度;种植各环节的调控参数都比较精细,如果达不到生长条件,就会出现腐烂、畸形或者死亡情况。2016年,位于界首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千岛湖兴宝菇业专业合作社经过反复试验,突破了绣球菌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工厂化规模种植。为扩大供应量,2023年,该合作社联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研发出与绣球菌生长特性相配套的可移动的5G智能数字化方舱,结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生物技术,可为绣球菌提供高度自动化的最佳生长环境,因此称其为“5G智慧菇房”。“5G智慧菇房”的外形比40英尺标准集装箱略大,面积约36平方米,一般农户门前屋后就能摆放,只要满足供水供电等基本生产要素,就可以借助5G技术进行绣球菌种植,而且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测绣球菌的生长。“去年8月,我们合作社将一个12米长的可移动5G智能数字化方舱出口到了韩国,目前已经调试好方舱栽培绣球菌需要的各种参数,后续只需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就可以实现‘国内制包发菌,国外方舱出菇’。”说话间,合作社负责人王富根拿出手机现场示范。“只需要打开我手机上的App,就可以精准控制远在韩国的5G智能数字化方舱里的温度、湿度、二氧化氮浓度等环境因素,从而实现高效、高质、高量的绣球菌生产。”
产业振兴 “绣球”点亮共富路有了成功案例,淳安本地乡村也跃跃欲试。燕源村非常幸运地喝到了“5G智慧菇房”的“头口水”。作为促进村集体消薄增收的一次全新尝试,去年,在界首乡政府的撮合下,该合作社与界首乡开始合作运营“5G智慧菇房”,率先在包括燕源村在内的3个村投放了14个方舱。在合作模式上,合作社负责做好绣球菌前期制包、灭菌、接种及培养等过程,村集体采购养好的菌包,然后放在“5G智慧菇房”培育。出菇后,村集体可自行销售绣球菌鲜菇,也可由合作社负责回收。同时,合作社给村里提供方舱出菇远程技术服务,基本解决村民生产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合作社给予村集体0.6元/包收益,每个方舱5000包,基本上是1个月采收1次,村里共7个方舱,预计年带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洪干平高兴地说,这个方舱不占耕地、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等,还可以架空,并能随时移动,节约相关用地指标。此前,第一批绣球菌已经在去年12月底出菇,由合作社负责销售,而第二批的绣球菌还未成熟,村里自己就收到了订单。“每个方舱的投入是16万元左右,如果我们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来销售绣球菌鲜菇,一年左右的时间,7个方舱的成本我们就都可以赚回来了。”洪干平笑着说。除了村集体增收,“5G智慧菇房”还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已有40多位村民上岗,今年62岁的胡祥妹就是其中一位。“我们是采取轮流制上班,都是一些比较轻松的活,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一天能挣100元。”胡祥妹说。“这笔订单忙完,后面还有两笔总共300余份的订单,可能要一直忙到过年了。”洪干平说,虽然有点辛苦,但是村两委的干部们都干劲十足。“我们计划春节后,扩大‘5G智慧菇房’的规模,把‘5G智慧菇房’的数量增加到20个以上,形成年收入过百万元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