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已解决生产技术难题30余项?“大师工作室”搭台让更多人成为“大师”

2024-08-24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杭州中车“大师工作室”进行技能比武大赛。 记者 杨怡微 摄

“滋滋滋……”电烙铁在电工选手们的手中稳稳滑动,伴随着焊锡在高温下迅速熔化,一个个电子元件被牢牢地焊接在电路板上。近日,杭州中车“大师工作室”变成火热的竞技场,选手们聚精会神、摩拳擦掌,正进行着铁路车辆电工、铁路车辆钳工两个工种的技能大比拼。

这场竞赛吸引了70多名一线员工踊跃报名。经过紧张而激烈的角逐,最终脱颖而出6名佼佼者,他们将代表杭州中车参加更高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

“这场大赛不仅是一次技能的较量,更是公司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弘扬‘杭州地铁杭州造’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杭州中车副总经理、工会主席柳林介绍。为了更高水平地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人才队伍,杭州中车对原有的“精益培训道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打造全新的“大师工作室”。

自今年6月启用以来,“大师工作室”已成为技能交流与传承的重要基地。这个占地近200平方米的空间被精心划分为数智化课题攻关平台、劳模工匠技能提升平台、青年创新创效平台功能区,实操实训区,成果展示区及“职工小家”四大区域。墙上悬挂的专家成员表中,列有11位行业领军人物,其中不乏中国中车的“资深技术专家”“技术标兵”“技术能手”,也有杭州市的“劳动模范”“大师工匠”。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高端装备、高端技术,更需要高端的技能人才。”柳林说。如果劳模是一面旗帜,创新是一股动力,工作室是一个团队,那么三者相遇便有了杭州中车“大师工作室”。“建立的初衷就是希望搭建一个能够让技术工人实现更高价值的平台,让学工匠、育工匠、当工匠在生产一线职工中成为一种新风尚。”柳林说。

记者了解到,这一片学习分享经验的小天地,虽启用时间不长,但已陆续开展技能培训、技术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20多次,深受员工们的喜爱。参与竞赛的汪昭阳表示:“在这里,努力的成果有了展示的平台,还增加了与其他同行交流、研讨的宝贵机会,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依托“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杭州中车已解决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生产技术难题30余项,向杭州都市圈各城市交付了3500多辆地铁列车。“接下去,我们将继续发挥‘大师工作室’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技术交流及技艺传授中的关键作用,致力于打造‘三型’人才的汇聚高地,通过坚实的人才基础,为杭州中车高质量发展和浙江省轨道交通建设作出新贡献。”柳林说。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