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街道的养老地图 制图 高薇前不久,西湖区召开养老服务“六大提升行动”推进会。西湖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扬说,要在问需于民的基础上加速布局老年助餐工作。要吸纳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加入运营,拓展助餐点的服务半径。要守住实惠亲民的价格底线,控制好餐品价格,确保助餐点惠及更多失能群体、孤寡老人。要拓展志愿团队,打通西湖助餐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西溪街道,是西湖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人口较为集中的一个街道,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3万人。在养老这件事上,西溪街道迈出了许多西湖区的“第一步”:社区食堂率先上线外卖平台、率先推出“养老一张床”医养结合服务。为了让老人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在家门口吃到正宗的杭州本帮菜,西溪街道开展了一系列“名厨进老年食堂”活动。接下来,西溪街道还将整合辖区的中山医院、西溪卫生院、伊家鲜、名人名家、文二菜市等资源,联合社区食堂建立“西溪汇健康膳食联盟”。近日,西溪街道沿着西溪河,将12个社区养老设施和服务串成了一张“养老地图”,辖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助餐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一目了然,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一图在手,养老无忧”。
走进同一栋楼 孙子去上学,我去跳舞71岁的张金娣住在溪畔社区,退休后,似乎更忙了:照顾孙子,还加入了社区的舞蹈队,要练排舞、健身操和柔力球。下个月,她还要和队员们去省里参加排舞大赛。通常,张金娣会和孙子在上午9点出门,从小区到舞蹈室的路上,两个人习惯去“溪畔之家”一楼的“乐时坊”老年食堂吃顿早饭:一碗馄饨、一碗白粥加一个茶叶蛋,“能吃到肚皮圆滚滚”。吃过早饭,两个人来到郡枫华庭1幢“邻里伴”,穿过便民中心、邻里书房,上了二楼。孙子推开“邻里乐学堂”的门,接过书包,“奶奶再见”。张金娣则推开旁边舞蹈室的门,“这里有空调、投影大屏,还有钢琴,能容纳40多人。每周三下午和周五上午,我们都会在这里跳舞。”
“养老一张床” 把医疗服务“搬”进家求智社区的李奶奶,80岁了,是西溪街道最早一批享受到“养老一张床”政策的老人。到李奶奶家的时候,客厅的电视正播着巴黎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她坐在餐桌旁,静静地听着。她听到了我们进门时弄出的声响,抬起头,朝着我们笑了笑。“我的眼睛看不灵清了。老伴还在的时候,他就是我的眼睛。”李奶奶因后天原因导致双目失明,老伴去世后,一直一个人生活。老人一个人在家,子女总归是不放心。2022年起,西湖区出台《关于建立“养老一张床”服务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将家庭养老床位和家庭病床服务创新融合,为高龄、失能、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生活照料、慢病管理、医疗康复、数智养老等多种服务,并在西溪街道试点探索“养老一张床”医康养新模式。家人向西湖区申请,为李奶奶定制了“养老一张床”医养结合服务,把医疗服务“搬”到了家里。求智卫生站的党员家庭医生王春霞会定期上门问诊,为李奶奶测量血压、血糖、甲状腺功能等,并定制了专属的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