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花边 针挑万缕丝

2024-08-07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萧山花边设计精巧、构图精致,于简朴中求繁复,于素雅中求绚丽。图为施茶英正在手工挑织一件花边艺术品。

葛寒贞是为数不多的至今仍在坚持挑花边的人。

今天,通过对设备的升级换代,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绣花设备制作的萧山花边产品正销往全球各地。

图为他创作的作品《凤舞九天》,抛弃了常用的欧洲实用型设计图案,将中国传统凤凰元素创新融入其中。

赵建忠在创作萧山花边作品、传承萧山花边技艺上动了很多心思。图为他与傅春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一起琢磨设计花边作品。

杭州日报讯 一把素棉线,一枚绣花针。

最简单朴素的材料,在心灵手巧的萧山人手中,被钩挑成一幅幅精美的花边。

缀、订、挑、绷、绕、空缀、补、扣八个步骤的挑花技艺;实针、化三针、网眼、蛇皮针、五针、四针、绕十针等三十多种常用针法和一百多种小针种挑绣针法……一根单线,巧手上下翻飞,便可挑织出清晰明快的花边纹样,效果宛若浮雕。

花边的技法既不同于刺绣,又不同于抽拉丝,从花卉到瑞兽,从几何图案到建筑风景,从欧式风情到东方神韵,每一幅作品都既显工、又显艺。

葛寒贞、施茶英,都是为数不多的至今仍在坚持挑花边的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们也是萧山20万“绣花大军”中的一员。如今,她们还经常津津乐道地回忆起当年与姐妹们一起穿针引线的日子。

当下年轻一代中,会挑花边的怕已寥寥无几。走过了“用工荒”、改制的阵痛,新时期的萧山花边正在尝试的道路是:一手抢救传统技艺、接轨现代机绣技术,一手拓展市场、转变观念。

与其他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一样,后继无人,或许是萧山花边遇到的最大瓶颈。

“以新养老,以新养精”,拨出专门的资金,保护老艺人,收购老产品,修复经典作品,建立花边陈列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建忠在萧山花边的传承上一直做着各种努力。欣慰的是,女儿赵丹接棒进入父亲的绣花王国,从最基层的一名技术员工起步,组建年轻的技术团队,不断把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技法有繁有简,产业有大有小,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这一双手和这一个人。它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手工技艺,在生活的背后,触及不可或缺的艺术与温情;在传承与发展的故事中,找寻有晴有雨的时代与方向。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