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证,“真香”背后看门道

2024-07-08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浙江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你考社工证了吗?

记者日前获悉,今年的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浙江报考人数达30.4万,再创历史新高,保持全国第一。

一个“再”字,折射的是几年来不断升温的报考热。

如何看待这样的热度?在我们身边,社工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社工证为何越来越火

眼下考社工证究竟有多热?

188.9万,是今年全国报考总人数,较去年增长26%。而就在两年前,这一数字还不到百万。

把视线拉回浙江,报考热情更甚。

今年浙江社工报考人数比去年增加6.4万,直接突破30万,占全国的近六分之一。

“5年前,浙江报考人数首次破10万时,大家都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浙江省社会工作师协会秘书长管咪虹说,但随着越来越多人觉得“真香”,今年报考人数超30万,她一点不意外。

为什么越来越火?

需求是最直接的原因。管咪虹表示,社区、养老、医疗、司法、教育等领域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催生出一系列社会工作相关岗位,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很多岗位也提出更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要求,“社工证,是对个人能力的认证,不一定是岗位必需,但有一定比没有更具竞争力。”

在一些地方的社区工作者招聘公告中,就直接明确点出“具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者优先录用”,或是“持有社工证书的考生,笔试、面试会有相应的额外加分”。

“党委、政府对社会工作的日益重视,也增强了社工职业的吸引力。”管咪虹说,尤其是随着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各省市党委社会工作部门陆续组建,“党建引领下,社工成为党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是发展基石。今年初,浙江在全省“新春第一会”上提出全力打造“三支队伍”,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3月底,浙江所有市、县(市、区)均已组建党委社会工作部并全面履职。

事实上,历来重视人才的浙江,在社工人才培养上早有动作。仅奖励来看,多个设区市对个人提升专业化水平、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出台不少政策。如宁波对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证的,按初级1500元/人、中级3000元/人、高级5000元/人标准一次性发放补贴。在金华,考取高级社会工作师,奖励高达1万元。缙云等县(市、区)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并被聘为专职社工的,每月给予200元到600元不等的职业津贴。

真金白银的激励,加之充满前景的发展未来,考社工证越来越“热”也就不足为奇了。据悉,目前浙江已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总数达21.59万人,居全国首位。

社工效能不断释放

“懂不懂社会工作、会不会科学方法,确实不一样。”杭州祥符桥社区专职社工朱铃云,今年刚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

25岁的朱铃云,大学专业是产品设计。“入职前,我一直觉得社区工作就是些‘居委会大妈’干的活。”真正进了社区,她发现,门道可不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治理看似琐碎微小,却是对综合能力的重要考验。尤其在当下,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队伍,满足群众多样诉求,走出治理新路径对基层治理而言更为重要。

在祥符桥社区,社区工作者大多考取了社工证。耳濡目染中朱铃云对社会工作有了新认识。让她印象特别深的是,社区去年有一名高三学生突然出现厌学,家长焦虑无措下,社区干部通过亲子公益读书会项目帮孩子成功走出了困境。“最后那名学生考试成绩也很不错。”她对社会工作的力量第一次有了真切感受。

“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的普及,进一步将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和方式方法带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去。这次考试,朱铃云从理论层面对社会工作又有了更全面系统的认知。

近日,朱铃云为社区文艺活动忙碌。“刚开始接到任务时,我在想如何‘花小钱办大事’。我们链接了很多资源,让社区搭台、居民唱戏,问题很快解决了。”如今,她在社区工作越来越娴熟,也愈发自信。

社工被誉为“社会工程师”,触及的领域与社会政策、公共事务息息相关,只有经过专业训练,才能更好地设计方案、投递服务、解决问题。在医院、校园等地,社工的能效也在不断释放。

2020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在原有志愿者办公室基础上,成立了医务社工部。社会工作介入医院日常事务,让整个医疗体系变得更完善。

“我们提倡所有的工作都应预防在前,在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后,充分做好解释和保障工作。”浙大儿院医务社工部副主任、高级社工沈美萍说,医务社工可以通过链接社会资源,解决患者在诊疗之外遇到的、医院不方便也不好介入的问题,如治疗期间的住处困难、异地医保如何受理、大额治疗费的筹集等,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