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讯 “送外卖第一天,我跑到深夜赚了173块,那一刻我觉得生活找到了出路。我不仅要好好干,还要做到最出色。”一束聚光灯亮起,舞台上的黄晓琴,成了全场的焦点。她个子不高,普通话也不算标准,但说起这些年送外卖的酸甜苦辣打动了全场。7月4日,在杭州余杭未来科技城国际会议中心,2024潮新闻小哥节启动仪式现场,外卖骑手黄晓琴和朱明李朗读了写给家人的一封家书。
外卖骑手黄晓琴(右三)和朱明李(右二)张鑫 摄在信中,他们表达了对余杭、对杭州深深的感激之情。遍布各地的“爱心驿站”为快递和外卖小哥们敞开大门,街道、社区推出的服务地图、小哥公寓、爱新基金等措施,从实处解决了新就业群体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从安徽来余杭送外卖多年,小哥给孩子取名“家杭”在杭州,快递小哥、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和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达25万人。仅在余杭区,就有外卖骑手6000多名。黄晓琴就是其中一个。她清楚地记得2020年10月13日送外卖的第一天,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一天下来赚了173块钱,这对于一个没有收入的家庭是一笔不小的生活费,也让她看到了希望。从那天起,黄晓琴早上六点半上线,晚上接单到凌晨,渐渐地熟悉了跑单操作,熟悉了商家、配送区域。第一年行程总距离达到8.6万多公里,配送订单高达4.1万单,总体好评率超99%。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跑了127单,这是许多男骑手都达不到的成绩。三年多的骑手经历,黄晓琴成长很快,从最初的“小白”成为榜单“一姐”、区域小队长和1200名外卖骑手的“带教导师”。去年,黄晓琴拿下了首届全国外卖配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冠军,并在今年被评为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取得这样的成绩,最想感谢的是杭州,对我们新就业群体很支持。”黄晓琴告诉潮新闻记者,“我和妈妈说,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今年在小哥学院圆了大学梦,也希望不断提升自己,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和黄晓琴的经历类似,经历了创业失败的饿了么骑手朱明李,也在杭州按下了人生的重启键。“我在杭州挺好的。每天穿行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感受着这座城市角角落落最真实的一面,斑马线礼让行人、居民们的友好等,都让我渐渐地爱上了这里。”在给爸妈的信中,朱明李这样写道。从安徽老家来到杭州7年时间,朱明李感受到了杭州无处不在的关爱。今年他拥有了父亲的全新身份,特意给孩子取名朱家杭,意思是“家在杭州”。“杭州的街道建了很多爱心驿站,配套设施齐全,累了有地方停靠,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让我们这些异乡人有了家的感觉。”朱明李对潮新闻记者说,“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好。”
折扣快餐、免费骑手保险……关爱小哥,余杭是认真的小哥节启动仪式上,杭州发布的“小哥码”,包括“一码畅行”“暖新导航”“安新公寓”“爱新基金”等关爱行动。“这次小哥节活动,还推出了友好小区、友好商圈、友好商家的举措。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商场、商户对接,成立友好商家联盟,为小哥争取了很多优惠和便利,让小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仓前街道党工委委员吴湛向潮新闻记者介绍。位于仓前街道美塘广场的余杭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是一个特殊的所在。它不仅服务本地居民,还更加关注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在党群服务中心对面,有一家顺旺基快餐,小哥在这里吃饭能享受市场价7折的优惠,被看作是“小哥食堂”。美团外卖小哥高伟是顺旺基的常客。每当送餐高峰期一过,他就会来到这里吃饭,也可以充电、休息。“优惠是实实在在的,比如一顿饭20元,打完折便宜五六块,一天两顿就能省下10多元。”高伟说。“除了给小哥打折、提供休息场地,我们也加快出餐速度,希望骑手多跑点单,多挣点钱。基本上骑手在店里等1分钟就可以出发了。”顺旺基店长冉红燕告诉记者,店里外卖单占全部的1/3以上,高峰时段同时有十几个骑手在店里等待。除了大爱基金、友好商圈,余杭区还有一些创新举措。“我们余杭区率先推出‘骑手保’,是平台企业商业保险之外的补充保险,为小哥提供多重保障。”吴湛说,在原有自费购买商业意外主险的基础上,按每人每天1元的标准补充购置意外伤害附加险。“骑手保”推出以来,余杭区已吸纳近3000名骑手参保,2023年全年提供47.28万人次保障。根据保险公司案例推演,因交通事故骨折受伤的骑手,住院花费医药费15万元,“骑手保”补充保障前其可获赔6.35万元,“骑手保”补充保障后可获赔11.8万元,多赔付5.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