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大自然对无锡的偏爱藏在青绿之间。深秋时节,漫步在太湖岸边,但见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水天交织处鸟飞鱼跃,步步皆景、处处入画……近年来,无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无锡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迈上新征程,无锡将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努力用高品质生态环境讲好高质量发展硬道理,以更加璀璨的“太湖明珠”形象,更加生动地彰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高位统筹,全面践行“两山”理论
在江阴滨江公园遛弯,欣赏那“山山唯落晖”的夕阳,江岸线与天际线勾勒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意。曾几何时,这里还是废弃的码头和船厂。江阴滨江公园的蝶变正是无锡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一串串奋进足迹,印证了无锡一路向“绿”的不懈努力:2013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2017年荣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2022年成为全省唯一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全覆盖地级市,2024年入选全国31个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无锡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跃然眼前。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中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连续9年将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作为新春开年第一个全局性会议,连续7年将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以“不变”的执着和“变”的眼光,深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产业经济与生态环保同频共振。
此外,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快推动相关地方法规制度修订。先后制定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办法,修订生态补偿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出台全省首个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还制订出台《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长江大保护、长江“十年禁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重点工作。长江干流水质连续六年达到Ⅱ类,9条通江一级管控支流连续三年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长江无锡段和太湖生态环境实现华丽蝶变。
同时,扎实推进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老百姓是生态环境改善的“第一见证人”。调查显示,公众对无锡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逐年递增,已超过95%。
高标投入,有效提升环境质量
“无锡人的‘母亲湖’又回来了!”驱车行驶在太湖大堤上,曾经的太湖渔民朱岳明,迎着凉爽湖风,心里的欢喜几乎要溢出来。一片片湿地“串珠成链”,鸟儿们纷纷前来安营扎寨。湖鸥、白鹭飞翔天际,连多年不见的野鸭也成群结队在湖面上嬉戏觅食。
一碧万顷、波光粼粼,在太湖治理上,无锡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2007年以来,无锡已累计投入治太资金1252亿元,近三年投入均超100亿元。去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藻情创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湖心区首次实现年度Ⅲ类水质;今年1—8月,太湖无锡水域水质保持Ⅲ类,13条主要入湖河流有7条达Ⅱ类水质,同比增加3条。
抬头,是醉人的“水晶蓝”;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无锡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近5年累计实施“水气土”治理工程任务近4.7万项,扎实推进长江、太湖排污口“查、测、溯、治”,推进全域美丽河湖行动和“两河”整治提升等一号工程,开展大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整治,2023年大运河水质全线达到Ⅲ类,梁溪河“十里画廊”入选“2023年度绿色发展十大案例”。
2022年,无锡在全省率先启动总投资279亿元的生态环境基础治理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实施一批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能力建设重大工程。一座座新能源充电站、一家家污水处理厂、一条条固危废处置生产线映入眼帘,为解决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不足、污水管网老旧破损、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提供了坚实保障。无锡还建成总投资1.6亿元的“天地空”一体化大气立体监测预警体系,通过融合城市“天罗地网”的大数据,织密大气环境监测网,迅速精准“锁定”污染源,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了“狙击手”的重要作用。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无锡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跃升。5年来,无锡市PM_2.5平均浓度大幅下降28.2%,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分别提升10.4和31.4个百分点,国省考河流断面优Ⅲ比例达到100%。
高效转型,不断夯实“绿色”基底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针对经济体量大、人口密度大、能源消耗大、排放强度大的实际,无锡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生态“含绿量”、增加发展“含金量”。
近年来,无锡累计取缔“散乱污”企业(作坊)1万余家,关停化工企业3000余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至41.4%和52.3%,智能制造发展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如今,无锡又成为全省唯一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在产业、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的“无锡经验”。
作为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江阴兴澄特钢通过建设数智中心,实现了生产运营的数字化、智能化。去年,企业投资约30亿元完成超低排放全流程改造,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幅度分别达18.9%、62.2%、58.3%。
在推动新能源发展方面,无锡同样不遗余力。去年,全市共有90家企业购买绿电,购买量达6.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预计今年,企业绿电购买量将突破10亿千瓦时。同时,无锡还大力推进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逐步构建起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守护“青绿”,低碳“探路”,无锡密集落子。远景科技、双良集团等一批绿色低碳企业,无锡星洲工业园、惠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绿色低碳园区,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江阴周庄镇山泉村等一批绿色低碳生活案例,为全市各行各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实践范本。
无锡的“绿色转型”不但没有影响经济,反而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数据显示,在全市经济总量连跨4个千亿元台阶的同时,无锡单位GDP能耗下降17%、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8.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
高质创新,系统完善治理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近年来,无锡在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上迈出更大步伐,以一系列可圈可点的创新举措,为美丽无锡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
推进源头治理,强化科学治污。近日,无锡首座活性炭再生中心顺利点火运行。废弃活性炭经过脱附、活化、冷却、筛分、包装等一系列再生流程,“变身”为再生活性炭产品,开启循环使用之旅。作为VOCs源头治理“五大中心”之一,活性炭再生中心的顺利投运,标志着无锡在固危废资源化利用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
探索治理“共同体”,守住城市“烟火气”。锡东八佰伴综合体餐饮中心建成“绿岛”后,58个油烟排口排出的大气污染物被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油烟污染,为商户“抱团”解决了治污难题。据悉,以“全国最干净城市”为抓手,无锡建立餐饮油烟整治、建设工程文明施工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打好城市保洁“升级战”、工地扬尘“持久战”、裸土治理“歼灭战”,让市民畅享“无锡蓝”。
绿色金融强服务,项目跑出“加速度”。无锡稳步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创建,发行全国首单碳资产转型债券、首单绿色碳资产债券,落地全省首笔“环保担”贷款业务、首笔国家库EOD项目贷款,“环责险”保额、保费均列全国地级市第一。
悉心打造“全电工地”,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在全国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锡山模式”……更多现代化治理举措在无锡先行先试,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无锡样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还将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方面不断努力、铿锵前行,持续优化绿色发展空间、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美的生态答卷铺展在太湖之畔。(陈菁菁、陆飞宇)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