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变得“木讷”,还真不是老人“装病”!

2022-09-24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记性不好只是一种表现

指导专家 齐若兵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睡眠科主任

每日商报讯 中秋档,一部讲述85岁妈妈照顾65岁患阿尔茨海默病女儿的电影《妈妈》上映,这是一部真实再现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过程、患者生活日常的电影,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睡眠科主任齐若兵表示,在中国,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于背后每一个被这种疾病笼罩的家庭来说,病患记忆的渐次模糊,注定了他们照护之路的特殊与无望。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痴呆并非病名,而是一组由于认知损害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症候群,属于症状;而阿尔茨海默病是疾病的名称,是老年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除了阿尔茨海默病(50%至70%的老年痴呆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和额颞痴呆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痴呆症类型,一样需要引起重视。

一次髋关节手术 老教师变成了“痴呆”

9月21日,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举办的阿尔茨海默病义诊现场,来了一名76岁的老人,走路有些不稳。

据了解,这名老人在半年前做了髋关节手术,在恢复期间家人就发现她思维有些不对劲——情绪低落,容易烦躁,神色木讷,记忆力很差,还容易说胡话,家人怀疑是老年痴呆。

“老人退休前是一名教师,思维敏捷,还帮着女儿辅导孩子学业,仅仅一次手术,半年时间变化如此之大,这令她的家人难以接受,甚至怀疑老人是因为不满家人照顾在‘装怪’。”经过初步诊断,齐若兵分析认为,老人术后认知功能下降,大概率是小血管意外事件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需要结合临床诊断进一步确定。接下来的头颅磁共振则显示,老人的脑血管里有很多梗塞灶,结合其他检查,她最终被确诊为血管性痴呆。

原来,老人一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但控制得并不好;髋关节手术后发生了脂肪栓塞综合征,且未引起重视,这都为血管性痴呆埋下了隐患。

齐若兵指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类“三高”疾病严重影响血管健康,是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高危因素,如果中老年人有这方面的疾病,一定要定期就诊、规范治疗,控制好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才能减小对血管的损伤,避免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痴呆的发病表现未必相同 早期积极治疗可延缓病情

血管性痴呆常被误以为是老年性痴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阿尔茨海默症,两者症状相似,但其实病因并不相同。齐若兵解释,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痴呆,患者的大脑里会出现一些缺血灶,大脑神经细胞会因为缺血发生病变,进而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定、睡眠障碍等认知障碍表现。此类型痴呆与血管健康程度有关,和遗传没有关系。倘若患者能够较早接受合适治疗,可抑制病情恶化,如结合康复训练,甚至可能改善病症。

她提醒,即将到来的冬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样是血管性痴呆的高发季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等人群须格外注意。冬天气温下降,血管会发生收缩;同时,天气变冷,饮水和运动都变少,血液黏稠度将升高,血液流动速度会变慢,大脑缺血情况将加重。所以,每年一到冬天,医院都会收治一些血管性痴呆的新发病人,原本病情稳定的患者,亦容易在冬季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

不过,齐若兵也提醒,无论是阿尔茨海默病还是血管性痴呆,家有老人都要提高警惕,很多人在早期发病时容易被身边的人所忽视,甚至被认为是“矫情”“装病”。

“痴呆发病的情况不一定都相同,记忆力下降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还包括计算能力、视空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注意功能及精神情绪等。”她表示,在大多数情况下,认知功能障碍只是部分受损。因此,很多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偶尔表现出有违常理的“精明”,往往令家属倍感困惑,怀疑老人是在“装病”,这不仅会影响家庭关系,还会影响患者的及时治疗。

今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的主题是“知彼知己,早防早智”。研究表明,虽然暂时没有治愈方法,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罹患老年痴呆的可能,药物治疗可延缓病情,早期诊断、尽早临床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

建设认知友好社区 这家医院破解痴呆难题

预计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人群占比将达总人口的25%。增龄伴随的认知、运动、感官功能下降以及营养、心理等健康问题将日益突出。随着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痴呆人群逐年增加,无数家庭的负担将越来越重。

面对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当前社会存在着老年健康促进专业机构缺乏、老年期重点疾病防控力量薄弱、老年心身健康综合评估及早期干预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就成了健康浙江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今年6月开始,由浙大精中(杭七院)牵头,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拱墅区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湖区灵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西湖区翠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开展“杭州市老年认知友好社区建设”,活动旨在完善老年心身疾病早期预防及干预机制,扩大老年人心身关爱行动覆盖范围。

针对认知障碍、抑郁、焦虑、睡眠等老年人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以及老年常见的躯体疾病、体能情况及运动功能等方面,“认知友好社区”可通过大规模持续追踪调查、筛查风险人群,对中高危人群按风险等级给出分诊建议,创新性地实现社区及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互补,从而惠及更多老年人群。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内,医护团队已累计完成筛查近3000人,其中认知初筛阳性占11%,睡眠障碍初筛阳性20%,焦虑抑郁初筛阳性6%。其间,针对社区医院精神专科医生欠缺的现状,根据杭州市城市医疗资源“双循环”相关工作规定,浙大精中(杭七院)还派出了高年资专家定期到相应社区医院坐诊,以尽可能帮助那些初筛阳性的老人科学应对精神健康风险。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