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颗由高职院校师生主要参与研制的卫星 “南京号”开启“太空教学”模式

2024-12-13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今天凌晨4时开始,‘南京号’到达学校卫星地面接收站可接收范围。当前轨道高度376.15公里、载荷功能正常……”12月12日14时40分,“南京号”交接仪式在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该校副校长刁爱军介绍了“南京号”的运行状态。

今年1月17日,“南京号”暨中国青少年科普卫星八一08星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在太空中遨游303天后,于11月16日释放。“南京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关部门正式交接给学校,这标志着我国首颗由高职院校师生主要参与研制的卫星将开启“太空教学”模式。

卫星虽小,五脏俱全。“南京号”采用6U立方星设计,装载音视频存储播发载荷、天文相机载荷、光通信载荷等。今年9月学校建设完成卫星地面接收站和卫星测控中心,当“南京号”运行到卫星地面接收站信号可接收区域时,师生们可下载数据进行科学实验。活动当天,“星空课堂”第一课开讲,卢玉皖和黄威老师用“南京号”拍摄的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指导学生操作软件。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工匠型人才。这是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造星梦”的源起。2021年4月举行的中国航天大会上,八一08星卫星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从此,卫星工程成为该校发展的“灯塔工程”,学校新开设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专业,发展航天相关专业群,聘请大国工匠、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的王曙群为产业教授。师生团队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学校3年来陆续编写完成7本校本教材。

“造星”历程也让参与的学生收获良多。21级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张茗豪说:“感触最深的是,头发丝大小的细节没处理好都可能影响整个产品质量。”团队另一位成员高家伟正准备专升本考试,“参与‘南京号’制造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未来打算继续学习机械。”

“南京号”从无到有只是开端。“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继续完善航天相关专业群建设;以卫星为桥梁,与企业、科研院所共享前沿技术与资源,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以适应未来航空航天领域发展。”校党委书记、校长周庆礼说。“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开创性与借鉴意义。”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表示,“南京号”的成功实践将鼓励更多高职院校深度参与航天探测器的研发和设计,为培养航天工匠型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 张琳 叶真 张宣)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