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记者 刘春 程晓琳 张宣
“我是一名医生,每天上班工作忙,下班带孩子,几乎没时间运动,骑行正好让我兼顾工作和运动。”每天半小时行程,无锡市民王骁通过骑行这项爱好,巧妙地平衡通勤与健康双重需求。
6月3日是联合国设定的“世界自行车日”。去年“世界自行车日”前夕,无锡发布自行车友好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旨在完善城市自行车系统,营造安全、舒适、自由的骑行环境。无锡也是我省首个发布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城市。该规划落地一年,给无锡带来哪些变化?
倡导绿色出行,骑行“热”起来
2015年起,王骁爱上骑行,眼看着这两年骑行爱好者越来越多,骑行运动“热”起来。“无锡城市的骑行道路越来越连贯顺畅,尤其是山水湖泊周边新添不少彩色骑行道路,对休闲骑行者很友好。”王骁感叹道。
对于乘坐公共交通上下班的人来说,骑行有助于打通通勤“最后一公里”。根据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调查,无锡早高峰骑行的人群中,有58%的人骑行区间在1公里之内。而早高峰骑行终点多为老城、大学城、太湖广场以及医院周边。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介绍,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经历机动车大量增加、自行车大量缩减的阶段。而近十年,自行车文化悄然复兴。
放眼世界,自行车友好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自行车出行不仅是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方式。”北京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规划师王赫说,不少国外城市都有浓厚骑行文化氛围。例如,在著名的自行车友好城市哥本哈根,有近半居民使用自行车通勤。在荷兰,小学生毕业前要参加交通考试,80%的小学要求学生参加骑行“路考”,以此加强安全教育。
纵观全国,在自行车友好方面,江苏一直是“优等生”。“我省一直推崇、鼓励和保护绿色出行方式,自行车网络系统发展较好,大部分城市自行车出行率都保持在20%以上,其中南京的自行车出行分担率更是超过30%,作为人口近千万的特大城市很了不起。”杨涛说,正因如此,我省各级城市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道路交通拥堵指数较低。
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昊认为,我国不少城市进入以存量高质量发展为主的发展阶段,可以通过提供全龄友好、无障碍的慢行环境,让城市里的老人、儿童、健身爱好者受益,城市也会因此更安全、更有活力。
近年来,无锡为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发展绿色交通。2016年,无锡入选全国首批“绿色交通城市”,是我省首个入选城市,并在2020年成为绿色出行创建城市。“无锡在自行车道等硬件建设方面有很好的基础,我们也期待通过自行车友好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健全和优化政策管理和公众参与,通过解决细节问题,让骑行回归城市。”王昊说。
串联山水资源,骑行道不断上新
规划落地一年来,无锡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成效如何?
格局适中、山水相依、城湖相映,“底子好,适合骑行”是无锡发展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基础。无锡别称“龟背城”,从高空俯瞰,太湖等湖泊、京杭运河等河流、惠山等山体,让无锡像布满纹路的龟背。自西汉至今,无锡历史城区地址从未变更,3.64平方公里龟背古城得到较好保留。
骑行系统的搭建,有助于将无锡的山水历史资源“送”到居民身边。从大溪港湿地公园到贡湖湾湿地公园、小竹山,后经红沙湾、三国城、水浒城,再到鼋头渚、蠡湖大桥,最终到金匮公园——这段全长约65公里的骑行路线,是很多骑行爱好者心目中的“最美骑行路线”。
今年5月,位于新吴区的大运河沿线景观提升项目一期工程完工,一条8公里长的骑行道“上新”,串联花园、驿站、篮球场等功能场所。一边是热闹繁忙的大运河,另一边是车水马龙的运河西路,骑行路上可领略现代和历史的交融。
在无锡,骑友将“安全”“连续”“全民友好”选为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的关键词。“安全”是底线,“连续”是要求,“全民友好”是未来。十里芳堤自行车道被称为“最美景观道”,与之相连的环湖路拥有极佳自然景观,此前因缺少自行车道,骑行者只能借用步行道通过。于是,无锡在环湖路和十里芳堤之间铺设一条环湖骑行路,全长约10公里,将骑行道路连通。
站在今年新开通的高浪路上,记者看到,道路路权明晰,约2.5米宽的人行道高于路面,非机动车道上用彩色环保陶瓷颗粒铺设清晰标识,分为2.5米宽的电动车道、2米宽的自行车道。过去一年,类似的慢行系统逐步落地,绿道上白色标识清晰地分隔步道、骑行道,留出各自空间。
基于对市民游客的需求调研,无锡编织“通勤+休闲”两张骑行网,其中通勤骑行网以交通连续和便捷服务优先,以老城为中心的南北、东西向贯通性廊道初步显现;休闲骑行网则更强调品质,形成“山水连城”休闲骑行网络。目前,无锡七成主次干路设有非机动车道,九成自行车道设有绿化带等物理隔离。
车与车抢道,停放仍存在痛点
自行车友好不仅看数据指标,还要听居民游客的感受。道路相对狭窄且人流量较大的老城区,往往成为自行车停放混乱区域,亟须缓解机动车、电动车和自行车互抢停车位的冲突。
不少城市商业集聚区都存在空间过度商业化等问题,有些原本应该供给自行车停车的空间,却成为收费的机动车停车场。这容易让城市交通陷入一个怪圈:机动车停车位增加,进入该区域的机动车增加,加剧周边道路拥堵和停车难题。对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交通所主任工程师邹歆建议,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在地铁站及人流较大地区规划更多非机动车停车位,通过“网络构建、轨道衔接、品质提升、管理优化”等打通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的全链条。
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吴堃介绍,无锡在部分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试点改造。比如在中山路商业街及周边地区开展慢行停车整治,将沿街占道的自行车停放区转移到背街小巷,提升城市规划外形的舒适度。在恒隆广场等标志性商业建筑内的夹层内,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一个夹层可以容纳数千辆非机动车。
在推动更多自行车回归城市进程中,无锡面临的“无处可停”“路权冲突”等现实问题,也是不少城市的共性问题。比如,南京江心洲江堤路全长22.4公里,随着江心洲环岛智慧赛道贯通,大量居民和公路自行车爱好者前来休闲和骑行,有时自行车爱好者组队竞速,时速最快达40公里,曾发生撞伤行人的事故。5月27日晚,南京骑行爱好者赵先生发视频表示,有人故意在江堤路上撒图钉,他骑行经过时自行车爆胎导致他摔倒在地。有市民表示,骑行引发事故后,引起部分居民反感,不排除有人故意撒图钉表示不满。
惠源路,作为无锡惠山核心区道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南北重要轴线,也曾发生自行车道与行人共用一条路的问题。无锡拿出的整治方案是,压缩两侧绿化隔离带,将非机动车道与步行道分离,更好地保障骑行和步行安全。
开门做规划,让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建设“活”起来。目前,无锡市收到市民游客相关建议超2000条,主要集中在完善自行车道系统、增设骑行路线、丰富骑行赛事活动、便捷共享单车停放等方面。骑行者还可以通过“路见”APP反馈骑行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我们应认真研究的是自行车友好政策供给。参考国外,城镇化进入‘下半程’时,做的大量工作是政策规划,合理调控抑制过度机动车出行依赖,大力倡导、积极推动自行车友好城市示范创建,滚动发布3年或5年期城市综合交通实施方案。”杨涛建议,试点研究交通高质量发展治理政策措施,从全省层面实施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专项行动,例如减少不恰当路边机动车停车,腾出空间让自行车道路更连贯安全。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