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盐城东台条子泥景区成功获得“零碳旅游景区”认证、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获得“零碳乡村”认证、全国首个关于茶叶碳足迹标识认证的技术规范成功制定……新年伊始,我省喜讯频传。零碳认证和碳足迹认证为何突然“火”起来了?这些认证有什么用?
用足资源,开展地方特色认证
鹤舞鹿鸣、候鸟翔集,镶嵌在黄海之滨的盐城条子泥湿地似一块美玉,舒展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1月10日,盐城东台条子泥景区成功获得零碳旅游景区认证,成为继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后,又一家零碳旅游景区。
“零碳旅游景区,是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综合利用低碳技术、低碳管理及增加碳汇等方法,实现在指定范围内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旅游景区。”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绿色低碳部部长顾正介绍,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是我省首个零碳旅游景区,依据自然生态禀赋优势,围绕碳汇统计核算、再生能源利用、建筑面积降耗、腐植物处理率、营运新能源车占比等37项指标,大力实施低碳减排战略,景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3年累计下降70%,年均抵消碳43吨,实现了全域碳排放零净增目标,助力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在省市场监管局指导下,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制定了《茶叶碳足迹标识认证技术规范》,并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了实施规则备案。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个关于茶叶碳足迹标识认证的技术规范。
“茶叶是江苏的特色产业,茶园面积有50多万亩。茶叶在种植过程中对肥料的要求比较高,科研结果表明,同样大小的田地,种植茶叶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明显高于蔬菜,是其它旱地农作物的2倍以上。”南京国环农产品碳认证负责人郭汝清介绍,技术规范所核算的茶叶温室气体排放,分布在茶叶生产加工及前后的各环节,且广泛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茶叶,无论是全发酵的红茶还是不发酵的绿茶,碳足迹都可根据技术规范进行核算。核算完成后,茶叶企业可在外包装上加贴标明具体碳足迹的标签。
制定《茶叶碳足迹标识认证技术规范》有利于激励茶叶生产转向更环保的方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前,江苏已经在全省遴选10家茶企作为首批茶叶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企业,预计今年4月完成认证。
首批茶叶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企业之一的江苏九香茶业有限公司拥有茶园面积1350亩,种植了近20种不同种类的茶树,每年产出茶叶40—50吨,产品主要有绿茶、红茶、调味茶、袋泡茶等。“通过碳足迹认证的产品往往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因为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那些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产品。茶园一直使用有机肥降碳,我们还将传统茶园改造成全程机械化、无人化茶园,通过提高效率、增加亩产来变相降碳。”该公司总经理熊昊明表示,目前,公司要做的是在认证机构帮助下核算碳足迹,先将“碳值”算出来,找到减碳的空间在哪里,然后再进行后续改造。
多重效益,加速绿色低碳发展
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探索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坚持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碳”的相关认证,正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零碳认证、碳足迹认证依据‘零碳管理+减碳技术+运营绩效’的认证评价体系,以专业化服务促进组织应对气候变化,有助于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的全面实现。”省市场监管局认证监管处处长吕娜说,开展零碳认证和碳足迹认证可以促使企业不断研发新的技术、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随着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开展零碳认证和碳足迹认证的企业将更具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在开展绿色认证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生产方式,降低碳排放,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助推美丽江苏建设。
顾正认为,开展零碳认证和碳足迹认证可以带来多种效益,例如,从提高环保属性而言,产品碳足迹认证增加了产品的环保属性,不仅可以满足越来越多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对商品碳信息的需求,还可以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从发掘节能减排潜力而言,碳足迹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其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排放问题,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节能减排。这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还有助于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从应对国际贸易和供应链的挑战而言,随着碳普惠机制的完善和成熟应用,以及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低碳产品更容易获得市场青睐,在国际贸易、供应链采购等方面也均将采信认证结果。
记者注意到,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公布的6个2024年省级质量认证创新试点示范项目中,“电池产业链碳足迹认证与CBAM机制信息披露研究”“输配电行业碳足迹认证”“绿色建材产品碳足迹认证”3个项目与碳足迹认证相关。与2022—2023年省级认证创新试点示范项目相比,“碳”的相关认证已经从茶叶产品、食品农产品、旅游景区等拓展到动力电池、输配电设备、绿色建材,认证种类和内涵更加丰富。
急企所急,助力应对“出海”壁垒
值得关注的是,“电池产业链碳足迹认证与CBAM机制信息披露研究”是我省今年要推进的重点项目之一。其背景是,欧盟《新电池法》和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案,对出口至欧盟的工业电池和动力电池的碳排放提出了更高的碳排放管理要求。欧盟《新电池法》要求,自2024年7月起,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并在2027年7月前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
“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比较完整,拥有开展碳足迹认证工作的优势。”吕娜介绍,“电池产业链碳足迹认证与CBAM机制信息披露研究”这一项目聚焦我省动力电池产业链,选取链主企业主要产品,建立动力电池产品碳核算规则,为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和数据库建设提供支撑。同时,第三方技术机构出具产品碳足迹核查报告和碳标识认证证书,指导出口企业掌握CBAM机制信息填报要求,助力出口企业有效应对欧盟CBAM机制贸易壁垒。
“虽然眼下距离《新电池法》要求的加贴电池碳足迹等级标签还有几年时间,但客户不会等到那时候。2025年强制要求进行碳足迹声明后,如果我们生产的电池产品碳足迹高于其他厂商生产的产品,就会丢失客户,也就是说实际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足一年。”常州一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苏率先开展动力电池碳足迹认证相关工作,为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撑,给予了企业应对风险和挑战的信心。“如果能够率先适应相关规定,就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的中欧互认是一个相当紧迫的问题。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态度,对于推进中欧互认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存在一定难度,但相关机构和企业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推进动力电池碳足迹互认多层面的工作,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出海”创造更多机遇。
吕娜表示,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认证处将结合江苏实际,在动力电池、输配电设备、绿色建材等重点领域和成熟行业深入开展调研分析,研究国际碳关税背景下各行业碳足迹核算、碳标识认证需求,综合运用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等多种认证手段,探索建立特色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并试点实践,积极推广试点经验,争取将相关认证制度纳入“国推”范围,帮助企业应对碳关税等新型贸易壁垒。
记者 洪叶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