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韩宗峰
据报道,中国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以车联网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及展示、智慧交通应用场景研发和测试等为主要方向,已形成15类功能性场景。行人横穿监测预警、无人驾驶自动泊车、AR实时监测道路拥堵……一个个硬核科技在这里被嵌入到应用场景中。场景创新成为吸引产业落地的重要抓手,车联网小镇已集聚数10家头部和创新型企业。
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复杂,技术和创新从实验室通向产业化、市场化往往面临重重堵点,技术成熟度曲线在该阶段多会形成“产品能见度”的深谷,被形象地称为“死亡之谷”。是否值得大手笔科研投入当然不能完全以是否落地为标准,但我国当前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却是不争事实,如何跨越“死亡之谷”更值得深思。场景创新往往能以“我需要什么”,为技术和创新提供明确方向,从而实现技术、应用无缝对接,帮助我们走出“谷底”。
“场景创新”赋能“产业跃升”效果卓著。以5G为例,由于其时延短、速率快等特性,该技术可以用于车辆间协同驾驶、工厂机器的高效通信、医学图像和实时数据的可靠传输……正是这些丰富场景才对5G技术进一步突破形成拉动作用。科创领域涌现出的“超级独角兽”,其爆发式成长多离不开“场景”的引爆。同样,杭州“城市大脑”作为助力数字经济的“场景平台”,已成为场景驱动本土企业成长的成功样本。相反,与场景“疏离”往往会掣肘技术进步。以人工智能为例,囿于我国重大场景系统设计不足、场景开放程度不够等因素,不少创新主体缺乏以场景检验技术、修正创新的机会,致使相关领域创新受限——场景不足甚至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前两次浪潮最终归于沉寂的重要因素。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就是最大的损失。”一位企业家的话令人印象深刻。这启示我们,不仅要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更要注重“从1到100”的成果转化,深度对接场景是“势所必然”。当前,我国创新链、产业链间仍有堵点:科技人才、论文数量高居世界前列,但科创领域存在成果转化难、创新与产业“两张皮”现象,科技创新“孤岛现象”亟待场景驱动打破。深度对接场景也是“时所必然”。当前,经济社会全面迈向数字化,先研发后转化的传统科创模式因研发周期长等原因,难以适应当前发展要求。展望未来,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转向并跑、领跑,场景创新可以帮助科技创新“投石问路”,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无论从企业发展、产业培育乃至国际科技竞争角度看,以场景牵引科技研发都是推动技术升级、创新迭代的重要手段。
中国数据多、场景多、新物种企业多,即便是单个细分场景,叠加14亿多人口超大规模市场,往往也能催生澎湃创新动能。我们应该珍视拉动创新的丰富场景,“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一方面,有必要打破体制和区域分割做优场景存量。比如,激励有关单位面向企业主动谋划场景供给,开放更多应用场景,进一步深挖场景价值、潜力。另一方面,有必要立足产业链全局做大场景增量。积极开展超大场景谋划,积极拓展企业级应用场景,以场景催生和验证新技术、新产品,让场景驱动科技创新触手可及。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8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4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3
20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