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乌镇的情感散文

2023-05-14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许久以来,乌镇在我的心中始终像一个梦,飘渺而又真切,模糊而又清晰,即便是近在咫尺,我却常常感觉是那么遥不可及。于是,我便无数次告诫自己:我一定要去一次,真实地走进这个梦里,去瞻仰一下梦里的那些辉煌,去膜拜一回梦里的那种高度。
说来惭愧,在桐乡生活了六、七年,却一直未能成行,究其原因,不是因为路程太远、脚力不够,实在是心存敬畏,不敢走得太近。很多时候,心理距离远比物理距离更难逾越。
今年春节回家,与一个爱好文字的挚友说起这事,他大为惊异,对我身在桐乡,居然没有去过乌镇、没有去过茅盾故居、没有去过“茅盾文学奖”指定颁奖地大为不解,进而怀疑我对文字的热情是叶公好龙的虚伪。对此,我实在是哭笑不得。
其实不是我不想去,实在是不敢去,我害怕因为自己的肤浅,即使走完了那一段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却永远也走不近那风景背后岁月磨洗的辉煌,让自己徒增许多伤悲、徒增许多烦恼,从此失去了原来勉强伪装出来的哪种“自信”。
乌镇的历史积淀实在是太厚重了,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人文痕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桥一水,都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行走在那一条条古老的石板路上、穿行在那一条条幽静的小巷里,你只要一举手一投足,都会触摸到一个历史的标点,都会踩踏到一段历史的音符。站在每一座桥上,你几乎都可以感觉到历代大师从身边走过的气息。伫足每一扇斑驳古旧的窗棂下,你几乎都可以领略到自那窗格间飘洒出来的书香墨韵。徘徊在那些精致幽雅的天井中,仰望头顶的那一片天空,你的脑海中,便会形象生动地浮现出那种“晴耕雨读”、“诗书传家”的儒雅风气。即便是在晚上,如果你枕水而眠,在某个时刻突然醒来,耳边也会清晰地响起弄堂深处夜归之人那空旷、寂廖、踏石而来的步履声,亦或是听到远处小儿奶声奶气的夜读声。这些想象、这些意境,只要你去了乌镇,就会长久地萦绕在你的脑海里,就很难走出那种书香飘渺、恬淡幽雅的氛围。
“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去”这句由刘若英代言的广告词,最能深切的表达这种缠绵的情绪。
一个春寒料峭早晨,带着一种近乎膜拜的情结,在朋友陪同下,我们一起来到了仰慕已久的水乡古镇。从桐乡出发,短短十几分钟路程,我却好象经历了一次漫长的人生跋涉。也许是踌躇、犹豫的时间太久了,心中积累了太多的胆怯和敬畏。一旦真正走近,便莫名的多了几分不安、几分情怯。伫立景区门外的那一刹那,我恍然明白:长久以来,我竟一直在逃避,逃避一种自己不堪面对的博大与厚重,躲避一种自己不敢仰视的历史与人文。但是,这种人为的自我逃避,总是难以对抗那一缕一直萦绕在心头的诱惑与纠结。这种心情,一如余秋雨先生在表达他对江南古镇的情感时所说:“如果把它们全都躲开了,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见不过的人文文化,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无数中国文人心底的思念与企盼,躲开了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实在是不应该的”。
尽管我并非文人,亦没有大师们那般敏锐与深刻。但是,出于对历史文化的景仰和对历代大师的敬慕,我仍然愿意沿着自己心底的牵挂与惦念去江南的水乡、去水乡的古镇,瞻仰一段足以慰藉心灵的人文历史,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以了结自己根植于心底的思念与企盼。去感受一番哪些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让自己的生命少一些遗憾多一些欣慰。
陪同的朋友已来过多次,对景区的规定早已烂熟于心,办理好相关的手续,我们便一起进入景区大门。一条渡船把我们送过一段宽阔的河面,弃舟登岸,我们便真正踏上了这片用水与桥把自然与人文搭建得无比巧妙的土地。一路走来,一路看去,一座座古老的石桥、一条条斑驳的小街、一扇扇古旧的窗棂、一段段厚重的传奇,便引领着我们在古老历史与现代文明的交替中来回穿越。
乌镇很苍老,苍老得可以向我们历数春秋的旧事、秦汉的恩怨、隋唐的风流、明清的颓废。乌镇又很年轻,年轻得可以领跑江南水乡的潮流与时尚,年轻得可以领跑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潮头。乌镇很小,小到可以是江南水乡浣纱洗衣的小家碧玉,乌镇又很大,大到可以是中国的乃至世界的乌镇。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