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三国时期谋士,名将辈出。在谋士方面,郭嘉、庞统、法正、贾诩等,他们可以算得上是三国谋士界的代表人物了。不过在名将方面,三国时期似乎更多。例如轰动天下的名将关羽,张飞,赵云等。
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让人不舒服,但是的确说的是这个道理。就像三国名将关羽一样,当年曹操攻打刘备,刘备、张飞皆被曹操打散,唯独关羽被曹操所围。
为什么曹操要围?其实说白了,他也是爱惜关羽之才,后来曹操还让张飞去劝降关羽。即使关羽提出了三个过分的条件,(降汉不降曹,善待两位嫂嫂,打听到刘备下落会随时离去。),这三个哪里是什么条件,这完全是不可理喻的要求,这对于曹操来说。
但是曹操非常欣赏关羽这个人,为了让关羽跟随于他,曹操还是答应了关羽的条件。那么,曹操为什么如此对待关羽呢?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关羽是一代名将,他的忠义、武艺皆是世间极品。
这才有了曹操吃亏纳关羽的故事,然而关羽最终的结局却也是非常凄惨,当年孤军北伐,突围之时身边的兵士不到100骑。对于一代名将关羽来说,这难免太过凄惨。那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如此悲剧呢?
这正好回到之前说的那句话上面,“人怕出名”,关羽在三国时期的名气,是无人可比的。而且二爷极善带兵,所带兵马也都是以一挡十,试问像这样一支部队,又有谁不忌惮呢?因此,关羽最后是被曹操,孙权给联手除掉了。
不过,关羽之所以有如此结局,这与他自大,骄傲的个性是分不开的。在三国中,很多大将就跟关羽不一样,虽然他们的综合能力没有关羽那么出色,但是他们的功劳也都是不容忽视的。
在三国时期有五名大将,他们做出了很多贡献,不过在历史上,甚至在三国演义之中都很少提及他们的故事。这五位大将,真的是太低调了。
他们,虽然立下汗马功劳,却没有几个人认识他们。到底是哪五位名将呢?
第一位:徐晃
徐晃,乃是曹魏名将。很早之前便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先后参与过,官渡之战,白狼山,渭南,汉中之战等战事。不过,世人除了知道徐晃是五子良将之一之外,似乎对徐晃本人并无过多的了解。
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徐晃这个人为人非常低调。虽然徐晃前期拿到过很多功绩,但是他本人却从来不向曹操邀功请赏,因此在曹魏军中便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得晌,属徐晃。”,也就是说徐晃这个人,非常地道,只管踏实做事,从来不高调。
在公元219年末,徐晃奉命支援襄樊。在襄樊之战中,徐晃利用正确的战略要素,把关羽给打懵圈了,充分利用围点打援,声东击西之计,把关羽的兵力都给打散了,并且还破了关羽的十重围堑。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徐晃是让关羽晚节不保,关羽一生还从未受过如此大的耻辱。
在打败关羽之后,徐晃的声名逐渐大起。但是徐晃本人却仍然和之前一样,只不过是职位上的改变。但是行事作风,依旧是之前的。要是换成其他人,单是打败关羽,估计也得吹上几辈子的牛。
但是对于徐晃来说,他却依旧过着之前的日子,似乎并没有把打败关羽当一回事,至少在外人面前他没有提到此事。
第二位:黄盖
提到黄盖的名字,相信很多朋友几乎没有听说过。不过,在小学课本之中曾经写过一个关于三国时期的典故,叫“赤壁之战”,在课文之中曾经描述到黄盖跟周瑜演了一出苦肉计,后来黄盖假意投奔曹操,在自己的战船之上装满了火油、等易燃物品。最终,是黄盖引燃了曹操的大本营。
倘若不是小学课本之中,有关于黄盖的介绍,现代人知道黄盖的人就会更少。黄盖乃是东吴名将,之前跟随孙坚打天下,在江东声望极高。不过,黄盖为人却非常低调,一点也不摆官威。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大家所熟知的火攻战略,其实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周瑜所提出来的,其实是黄盖所提出来的。在《三国志·吴书》中有记载:建安中,盖随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从这里可以明确看出,火攻之计,的确乃是黄盖所提出来的。
至于陈寿老师为何对此只字不提,我想无非也就是为了衬托出诸葛亮的高明了。
然而,在事隔1800年之后,又有几人能够记住当年火攻赤壁的战略,其实是出自于黄盖黄老将军之手?
在参与赤壁之战过后,黄盖便平定武陵的叛乱,后续事迹不详。总体说起来,黄盖一生也是极为低调,虽然跟过孙坚,孙策,孙权,但是黄盖一点也没有骄傲之心。
第三位:廖化
廖化,三国时期湖北襄阳人。提到廖化,或许让人联想到更多的是一句传言,“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或许看到这一句话,让人一下子就想到了廖化这个人是一个废物,庸才。其实不然,在蜀汉后期,廖化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将了。试问,蜀汉王朝为何还要让一个年迈的老将担当先锋之职?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蜀国后期的确没有什么将才了。这才让年迈的老将廖化出马,因此“廖化作先锋”说的也就是廖化这个人的实力是非常突出的。
廖化起初是关羽手下主簿,在襄樊之战过后,廖化不得已东归孙吴,但是廖化骨子里是向往蜀汉的。为此,廖化在东吴策划了一场好戏的。《三国志·蜀书》记载:羽败,属吴。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没错儿,当时廖化用诈死之计,一路向西而行,最后与刘备汇合。
如果说廖化真是庸才,那么他又怎么可能有如此的勇略呢?
公元238年,廖化参与北伐。并且打败游奕,王赟。让曹魏胆寒,这也算是从侧面为昔日的关二爷,还有刘备,雪了恨吧。
公元248年廖化协助姜维北伐,并且帮助姜维顺利带着治无戴等部落,为川蜀再次增添人口。
在姜维北伐的晚期,廖化指出此时与曹魏的实力相差很大,不如退而自保。其实廖化的战略,正与鬼谷子的,开、阖战略相同。这也足以说明,廖化这个人的能力不简单,只是说他这一辈子运气实在太差。
最开始廖化跟随关羽,关羽只是给了廖化一个主簿的职位。严格意义上来讲,主簿只是一个文官。如果,关羽在一开始便把廖化当成是自己的心腹大将来培养,或许襄樊之战也不一定惨败而终。
至少来说,关羽让廖化镇守荆州,最起码廖化是定然不会开城投降的。不过,关羽当年却恰恰搞反了,重用傅士仁,却忽略了廖化。后面,廖化跟随刘备,只不过也是走了一个过场,刚刚提到刘备的重用,刘备自己又在夷陵大败,最终在白帝城也遗憾而终了。
不过,这些事情对于廖化来说也都是人生经历。没有改变的是,廖化这个人对蜀汉的忠心。
第四位:文聘
文聘,起初乃是刘表帐下大将。在刘琮投降之后,文聘不得已归降曹操。然而让曹操发现文聘与别的降将不一样,别的降将是第一时间便赶到曹操的跟前,希望可以得到重用。然而,文聘却是最后一个去的,而且还是曹操亲自召见。
当曹操问他具体原因,为什么不肯来见他。文聘却说,自己是败军之将,没有保全土地,因而没脸见人。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当众夸赞了文聘的忠义。后来,曹操把江夏郡全权交给了文聘镇守。
文聘在镇守江夏期间,曾经多次阻止关羽用兵,一度成为曹魏的屏障大将。后来,曹魏集团进封文聘为延寿亭侯,其意思就是期望文聘可以继续,更持久的镇守江夏。
公元226年,孙权气势汹汹亲自带兵攻打石阳。当时石阳其实是一座空城,文聘见状之后并没有惊慌,而是跟孙权摆起了“空城计”,首先把孙权给稳住,然后再出其不意打退孙权。当时,文聘所采用的乃是疑兵之计,后面再僵持,再后面也就把孙权给逼走了。
综合文聘一生的战绩来看,此人的确是难得的屏障大将,只不过他的名字却很少被世人所熟知。总体说来,文聘也是非常低调的一个大将。
第五位:王平
王平可以说是三国最低调的大将,而且王平在战略方面也是延续了诸葛亮的特点,甚至在稳妥方面,还超过了诸葛亮。为此,王平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小小的负面评价,叫:“过于谨慎”,其实有的时候打仗也是需要出其不意的,如果每场战争都稳打稳走,那么势必会很难取得较大的胜利。
王平乃是在汉中之战过后,便投奔蜀汉,自此效力于蜀汉,在魏延死后。王平,代替其成为镇守汉中的大将,被蜀汉朝廷委以重任,常年抵御北方曹魏的进攻。在公元244年,王平带头成功抵御曹爽10万大军的进犯!
即便有如此功绩,但是王平却从来不对他人提及自己的功劳,为人也是非常的低调,甚至到了为人自轻的地步。说到底,王平他真的是低调得太过头了。
在徐晃,文聘,廖化,黄盖,王平这五人之中,王平可以说算是最低调的了。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23
2023-06-11
2023-05-22
2022-09-18
2022-08-10
2022-08-05
2022-07-24
2022-06-03
2022-05-27
2022-05-27
2022-04-25
2022-04-25
2021-10-16
2021-03-12
2021-03-12
2021-03-12
2020-12-05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