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新闻 > 无锡 > 正文

“太湖明珠、江南盛地” 如何享誉海内外、富有独特魅力?

文章来源:无锡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2-18 09:41:39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欢迎您! 

☆ 新江南网 ☆欢迎您 

 原标题:“太湖明珠、江南盛地” 如何享誉海内外、富有独特魅力?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解读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新年伊始,我市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无锡与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一起,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由国务院批复,充分彰显了无锡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更令人振奋的是,国务院在批复的《规划》中明确,无锡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并赋予无锡“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和文化创意基地、具有湖滨山水特色的风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功能定位,提出了“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建设享誉海内外、富有独特魅力的‘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目标愿景。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展望未来十年,无锡如何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国家确定的目标定位阔步前行,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做示范?记者邀请规划编制人员、专家对《规划》的亮点内容进行了解读。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肩负更大使命: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规划引领发展,蓝图绘就未来。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我市于2019年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成立无锡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高位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大家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凝聚共识,积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最终经过多轮修改完善,以高质量的规划成果获得国务院批复。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从国务院明确的无锡城市性质来看,无锡在国家城镇体系中的地位是稳固并进一步得到跃升的。”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参与了此轮和上一轮“城市总规”的编制,他说,在上一轮总规批复中,无锡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此次国务院在“中心城市”前加上“重要”二字,既是对无锡城市地位的认可,更对无锡寄予了未来发展的厚望。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去年,无锡硕放机场跻身“千万级机场”行列,让无锡真正成为国家航空枢纽版图中的璀璨明珠。“国务院再次明确,无锡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一方面,是对我市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为无锡指明了奋斗方向。”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表示。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记者细阅《规划》文本看到,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规划》提出,要将无锡硕放机场建设成为国家干线机场和区域性枢纽机场,到2035年实现旅客年吞吐量2150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65万吨的目标;将无锡(江阴)港打造成为苏南地区多式联运和长江干线江海河转运的重要枢纽。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出,要以西站物流园为核心载体,充分发挥公铁水多式联运优势,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此举不仅能进一步提升无锡的交通枢纽能级,更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助力产业强市建设。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如果说“城市性质”明确了奋斗目标,“功能定位”则指明了未来的发展路径。在专家看来,国家赋予无锡“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定位,充分表明,作为百年工商名城,实业永远是无锡的立身之本。“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和文化创意基地”的提法凸显无锡特色又颇具前瞻性,特别是在文化创意基地建设方面,未来无锡可充分依托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文化旅游、数字技术等产业,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重湖叠巘半城景、锡惠俯览运河湾”,好山好水好风光是无锡的千年底色,优化山水景观格局,提升旅游服务设施支撑能力,打造“具有湖滨山水特色的风景旅游目的地”,更能为无锡把握未来赢得主动、构筑发展新优势。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此轮《规划》与上一轮“城市总规”相比,更加注重突出全域全要素配置,强化底线思维,全面融入新发展理念,探索以区域协同、底线管控、生态优先、集约高效、共建共享等为指导的规划编制新思路,着力构建“通江达湖、一体两翼、阡陌田园、城乡互融”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推动城市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为安全的发展。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树立底线思维,首先集中体现在划定“三区三线”上。本轮《规划》统筹划定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到2035年,无锡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6.9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4.88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40.2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95.51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0亿立方米。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在夯实生态基底方面,《规划》提出要突出生态优先,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和太湖综合治理,着力构建“一圈两区、河荡纵横、圩田环绕、城绿相融”的市域生态安全保护格局,塑造山水相依、湖美水清的生态空间;建设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加强长江沿线水源保护、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岸线优化,明确空间管控要求;大力推进太湖跨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太湖水环境质量,规划建设湖滨湿地带,更高质量确保饮用水安全,提高流域防洪保安与水资源配置能力。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注重区域协调:深度融入一体化发展格局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如今,城市群内部的协同发展已成为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重要的中心城市,无锡如何在区域协同中展现更强担当?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规划》明确,无锡要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扬子江绿色发展带、苏锡常都市圈等省级战略部署,东向接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西向共建环太湖世界级魅力湖区,南向协同联动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北向引领辐射锡常泰跨江发展,通过生态共保、科创共赢、设施共建、文化共荣等,推进跨区域空间协同,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无锡将更加主动地对接上海,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规划人士介绍,具体举措包括主动参与上海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和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加速提升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等技术成长型集群,共建高端制造业集群;强化大都市圈交通互联互通支撑,促进大都市圈内多层级轨道网络功能融合;依托大运河、太湖等打造江南魅力水上游线,共建通江达海、依山畔湖的区域绿道网络和健康骑行网络等。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苏锡常都市圈城市之间的互动协作将更为紧密。无锡将与常州、苏州等环太湖城市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协力打造生态、创新、魅力、宜居的世界级湖区;加强与常州、苏州的全方位对接,协同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全面合作与协同创新,完善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促进苏锡常都市圈毗邻地区的协同发展等,努力为全国其他地区的都市圈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探索经验、提供有益借鉴。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在市域一体化方面,《规划》明确,要统筹锡澄宜整体空间布局,促进中心城区与江阴、宜兴联动发展。“市域一体化发展,要抓紧补上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互通互联水平。”规划人士介绍,此轮《规划》对群众关心的市域交通作出具体安排,明确锡澄轨道交通S1线除已建成的主线外,还规划支线连接无锡东站和无锡硕放机场;锡宜轨道交通S2线远期将与锡张线、锡虞线贯通,同时要加快构建锡澄之间“四高四快六干线”的干线通道,以及锡宜之间“两高两快两普”干线通道,不断提升市民出行的“幸福指数”。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优化空间格局:打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强调底线思维,并不是一味地控制城市规模,而是要更好统筹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实现更有效保护和更智慧开发的有机统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总规处负责人介绍,《规划》在守住生态安全等资源环境底线的基础上,基于无锡自然地理格局,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占市域总面积的32.3%,充分保障了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空间需求。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图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紧凑集约城镇空间布局,《规划》明确在市域构建“一轴一环三带、一体两翼两区”的城镇空间格局,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促进无锡市区与江阴、宜兴联动发展,引导外围街镇沿重要交通廊道组团式布局。通过优化功能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构建“优质产业空间+完善综合配套+宜居宜业环境”产城融合新模式,更好促进科产城人融合发展。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为有力保障产业发展,我市还划定了全市工业用地控制线,引导科技创新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项目在产业区块线内集中布局,到2035年,全市将保障产业用地总量不少于60万亩。同时,无锡正大力推进存量产业空间的优化焕新,加快低效用地盘活改造,推出重大产业项目集中连片区和新型工业集中示范区,增强优质产业空间供给。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高效集约,还体现在改变规模驱动、粗放利用的空间开发模式,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规划人士表示,我市将进一步统筹存量和增量空间,促进存量用地提质增效,优化增量用地配置,强化建设用地高效复合利用,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大力引导空间资源向优势地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市内涵式集约化发展。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增强群众福祉:构建普惠共享的城乡生活圈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按照《规划》,到2035年,预计全市常住人口规模约830万—900万人,其中市辖区常住人口规模约520万—560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6%左右。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无锡如何优化公共设施布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城乡生活圈。《规划》明确,要提升高等级公共设施的区域辐射能力,完善片区中心和社区中心,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构建层级清晰、功能复合、城乡统筹、普惠共享的城乡生活圈,不断提升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有温度的幸福宜居城市。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优化蓝绿空间网络,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加快构建“一带双环、三廊六楔”的蓝绿空间网络,均衡绿地公园布局,重点在大运河、梁溪河、伯渎港等水系沿线增加绿地与开敞空间,构建连续贯通的骑行、步行系统,建设市区慢行绿道网。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彰显山水文化魅力,加强城市风貌管控。融入大运河文化带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提升大运河沿线风貌景观,保护自然山体、湖荡、河流、风景名胜区等山水形胜,建设山水城市典范;构建全域全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空间体系,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彰显历史文化名城价值。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围绕《规划》的编制,我市同步开展了综合交通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以支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核心内容的深化完善。”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规划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我市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统筹1000多项数据,实现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实施、监督的全过程在线管理,有效提升了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规划》真正“能用、管用、好用”,一张蓝图绘到底。(王怡荻)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klp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