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jnnet.com/d/file/about/2023-01-23/3500edddd528737372b0730a5c0d71de.jpg)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2月6日午后,常州城东横山桥镇五一村,阳光温煦地洒在田野上。远处横山如黛,近处3栋已完工的民宿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雅致。田埂边,戴着安全帽的庞博帆快步走来,手机里不断传出消息提示音。“今天要对接3个商户,得尽快把风物街的整体装修方案敲定下来。”这位29岁的乡村运营官笑着解释,衣角还沾着工地的浮尘。
庞博帆身后的土地上,7.27公顷连片麦田正酝酿着春意。5个月前,这里还是零散的小块田地,如今已化作智慧农田试验田——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在地下织网,无人农机在云端待命。“我们要让稻田长出‘科技范儿’,更要留住乡愁。”他指向在建的“稻香屋”,未来这里将开展研学活动,游客可以亲手体验插秧、收割等农事活动,感受农耕文明的厚重与深邃。
沿着新浇筑的水泥路向东,“陌上青绿”的轮廓渐次浮现——作为项目核心的“桐星小院”正在安装木构飞檐,未来这里将成为民俗文化馆与青年创客空间,同时配置自助图书馆、阅览学习中心、创意茶饮、咖啡轻食,为市民游客提供日常休闲、文娱的社交空间。“村民们时不时就会来瞧一瞧,说要看着旧仓库一点点变身咖啡馆。”庞博帆的手机相册里,存着“陌上青绿”每个工期的现场照。
“在海外看到荷兰温室农庄、新西兰牧场景观酒店,我就想,中国的乡村不该只是‘农家乐’的重复。回到常州后,我通过‘行走的新农人’计划参与到‘陌上青绿’项目,算是圆了我的小小梦想。”庞博帆介绍,“行走的新农人”计划是在乡知学院、侨舍海促、娜舍文化等企业平台支持下发起的,目标在3年内走进中国的100个自然村,并协同开展青年人才招引和衍生孵化,为海归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庞博帆倾注心血的“陌上青绿”项目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乡村在地文化为核心、商业运营为推手的田园综合体,旨在焕活传统文化,促进产业融合,实现乡旅共建。整个项目预计今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
项目推进过程中,庞博帆的跨界思维逐步落地:青绿风物街招商不找连锁品牌,专寻“有故事的手艺人”——各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小铺紧挨着外籍友人参与规划设计的柴窑;明档明厨里,村民可凭家庭手艺菜参与到餐厅菜谱的设计;白鹭青塘边的露营基地,留出了村民赶鸭子的传统通道。“我们要做的是‘乡村迪士尼’,但不是把城市搬进田野,而是让城乡要素自然交融。”
暮色渐起,远处的横山轮廓宛如黛色剪影。站在观景台俯瞰工地,庞博帆谈起新年愿景:“希望秋天来时,游客能带着孩子来割稻子、做竹编,青年艺术家在风物街办稻田摄影展,而村里的阿婆们可以在‘桐星小院’教游客包团子——这才是真正的‘青绿’——既有山水,更见人间。”
(记者 谢维娜 通讯员 侨联轩)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10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9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8
2025-02-07
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