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时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上蒸下煮”“湿热交蒸”到达极点的时节,当令之气为暑热。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要养“心阴”,护“脾气”
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徐顺娟介绍,夏季属火,火气通于心,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汗为心液,暑热太过则耗气伤阴。古时人们常把一年分为五个季节,即“春、夏、长夏、秋、冬”,大暑在五季中属于长夏,长夏在脏为脾,五行属土,脾喜燥恶湿,长夏时节天气潮湿闷热,雨水较多,湿与热兼,易伤脾胃。因此,徐顺娟表示,大暑养生关键在养“心阴”,护“脾气”,要注意以下几点:
生活起居,避热防暑
大暑节气,正值炎炎夏日,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和活动,尤其是阳光直射的户外、高温高湿的密闭环境。建议户外工作者尽量避开正午时分在阳光下长时间暴露,平时穿着透气、轻便、宽松的衣物,工作1-2小时后要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适量饮用盐开水、茶水、酸梅汤、绿豆汤等。
徐顺娟强调,不要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不要在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洗头冲凉,不要立即站在空调下吹强风,防止舒张状态下的血管因在短时间内受到强烈的冷刺激而导致血管痉挛或强烈收缩,从而引起脏器缺血而并发疾病。
稳定情绪,安心度夏
俗语说“心静自然凉”,大暑节气暑热太过则耗气伤阴,容易出现汗出过多、乏力、胸闷心悸、口干多饮、尿赤便秘、失眠多梦等症状,徐顺娟建议大家要保持心情平和,戒燥戒怒,保持自主神经反射和调节的稳定性,有助于减少汗出异常、烦躁、失眠、纳差等不适症状。
晚睡早起,适量运动
大暑节气,建议适当的“晚睡早起”,等待大自然阳气潜藏、温度稍降时,适当打开空调或电风扇,调节睡眠模式,但切记不能对着空调或电风扇长时间直吹,注意腹部、背部保暖,略加薄被,以免感寒,导致腹泻腹痛、浑身无力、关节酸痛等症候。早上顺应大自然阳气的升发,宜早起,在清晨无阳光直射的场地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微微出汗即可,以维持人体气机上下通达,以助脾运。
徐顺娟提醒,尤其要关注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以及有基础疾病患者的生活调摄,保证室内环境通风,控制好室温和湿度,帮助他们度过炎热的夏季。
饮食多样,健脾养胃
暑热之际,人们贪食生冷瓜果凉饮,饮食不规律、暴食饱食,进而损伤脾气,脾失健运则湿邪内生,内外湿邪合而为病,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不畅、身重疼痛、神疲倦怠症状。
徐顺娟表示,大暑节气,饮食建议多样化,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或煮粥时放一些淮山药、茯苓等药食同源的食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这个时候“冬病夏治”正当时
大暑节气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正是进行“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徐顺娟介绍,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方法,适用于每逢冬季容易发病的各种慢性疾病,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骨关节病、慢性肠炎等疾病,以及阳虚体质的人群,通过“三伏贴”等中医疗法,借助自然之阳气,起到散寒祛邪、增补阳气、活血通经的作用,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
用好中医中药,防暑解暑
炎炎夏日,暑热致病,徐顺娟推荐江苏省中医院的院内制剂“银花清暑合剂”,其具有清暑益气、芳香化湿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感冒。另外,针刺、刮痧、刺络放血等中医技术在中暑急救中具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最后要提醒大家,严重的中暑有可能会诱发热射病或热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请尽快就近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4-12-06
2024-08-31
2024-07-27
2024-07-22
2024-06-22
2024-06-22
2024-06-22
2024-06-13
2024-04-01
2024-04-01
2024-04-01
2024-04-01
2024-04-01
2024-04-01
2024-03-29
2024-03-29
2024-03-29
2024-03-29
2024-03-29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