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含维生素是苹果21倍!长期吃可防癌护心祛湿

2018-01-27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辣椒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相当于茄子的36倍、苹果的21倍、西红柿的9倍、大白菜的3倍,每人每天只要能够吃上60g左右的鲜辣椒,就能够满足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了。另外,辣椒中胡萝卜素的含量约为苹果的19倍,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含量也分别为苹果的3倍和4倍;维生素P(即卢丁)的含量也是一般蔬菜的6、7倍。

经研究发现,辣椒果实中所含辣椒碱类物质含量约占辣椒的0.2%-0.7%,并含有大量的辣椒红色素。由此可见,辣椒基本上富含了人体必需的各种矿物质,还拥有其特有的辣椒碱物质和辣椒红色素等营养物质,因此,称得上是搭配齐全,营养丰富的蔬菜类佳品。

今天你吃辣椒了吗?

有调查显示,我国西南地区居民患高血压的比例较低,可能和他们偏爱吃辣有些关系。那么,辣椒究竟能不能降血压?吃辣椒又有哪些好处?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学学如何吃对辣椒。

供图/视觉中国

细数吃辣椒的众多好处

辣椒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有双面影响,最好咨询医生后再决定。

辣椒中含有辣椒素,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能促进血液循环,还有降血糖的功能。有动物实验发现长期补充辣椒素,能够帮助控制高血压。当然也有一些相反的说法,就是过度吃辣椒反而会诱发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还有些专家认为辣椒会抵消降压药的药效。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吃辣椒有着双面的影响。如果是轻度高血压,适当吃点辣味的食物问题不大,但是如果血压不稳定,容易忽高忽低,或者高压难降,就一定要咨询医生后再决定吃不吃辣椒。

辣椒素能撕裂对癌细胞有保护作用的细胞膜,导致癌细胞死亡。

辣椒素是辣椒中能让人感受到辣味和灼烧感的活性成分。大约十年前,有科学家在《癌症研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辣椒素能让小鼠身上的前列腺癌肿瘤体积缩小五分之一,同时,它还能让八成癌细胞“自杀”,没有任何副作用。

印度理工学院两位博士也找到了辣椒素抗癌的作用机制。他们发现,辣椒素能与前列腺癌细胞“结合”,影响对癌细胞有保护作用的细胞膜。如果“沾上”足够多的辣椒素,细胞膜就会“撕裂”,导致癌细胞死亡。

不过,男性朋友们不要因此吃太多辣椒,长期吃太多辣椒反而会造成前列腺的血液循环功能障碍,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发炎。

而且单吃辣椒并不能治疗前列腺癌,因为这意味着每天得吞下“海量”辣椒才行。研究人员在《物理化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这一发现或许能帮助科学家们利用辣椒素的力量研制出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或注射剂。先前还有研究显示,吃辣有助于预防肠癌。

适量食用辣椒对保护心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好处。

健康人适量吃辣椒可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另外,吃辣椒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中医认为辣椒能“除风发汗,行痰,除湿。”常食辣椒可降低血脂,减少血栓形成,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但辣椒不等于药物,它只是一种膳食因子,对心血管和代谢病人,不能因为进食辣椒,而盲目停掉治疗降压药,这是有害的。

此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国刚教授指出,因为辣椒素使循环血流量剧增,心跳加快,心动过速,短期内大量服用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脏猝死,即使没有发生意外,也可妨碍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同时,由于辣椒素在气道中的代谢较为缓慢,辣椒素的毒性作用严重时甚至可诱发哮喘。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冯翔教授认为,适量的食用辣椒,对人还是有一定好处的。只要身体能适应辣椒刺激,辣椒就不会对身体产生太多不良影响。通过食补的方式来补充天然的辣椒素最健康,也最科学。但患有胃肠道、消化系统疾病、痔疮及皮肤敏感容易起痘的人吃辣椒还是要慎重。

体质寒湿、阳虚的人适当地吃辣能够驱散湿气。

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汤军指出,我们平常所说的“辣”,在中医上叫“辛”,辛是有温散的作用,可以除寒湿。从中医角度讲,辣的食物多属性湿热,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滋养脏腑。所以,体质寒湿、阳虚的人适当地吃辣,能够驱散体内的湿寒之气。

但人体里的湿气,不一定要靠吃辣来排除。米仁、白萝卜、藿香叶都是比较好的祛湿食物。

实际上,预防湿气更为重要。很多人洗完澡不擦干身体,或者洗完头发不吹干,淋雨,以及长期住在阴湿的地方,都会加重体内的湿气。这些都需要尽量避免。在饮食方面,尽量不吃肥肉和甜食。

没有胃口,吃点辣椒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物。

辣椒对口腔及胃肠有刺激作用,能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并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

营养专家刘晓华表示,夏季酷暑难耐,人们大多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吃点辣椒,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但有些人不太能吃辣,吃辣就容易胃疼腹泻,这类人最好不要通过吃辣椒来帮助消化,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辣椒吃起来虽过瘾,吃多了也让人有点承受不了,这时可以多吃甜和酸的食物。甜能遮盖并干扰辣味,酸可以中和碱性的辣椒素。觉得太辣了,蘸点醋、喝碗冰凉的甜饮料、来块凉爽的水果都很有用。如果是在家做辣菜,要尽量选滋阴、降燥、泻热的食物来搭配,如鸭肉、虾、鲫鱼、苦瓜、丝瓜、黄瓜等。

辣椒素加速脂肪分解,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加强脂肪细胞的燃烧。

辣椒含有辣椒素,能够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解,丰富的膳食纤维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另外,辣椒素会刺激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决定人体内脂肪消耗的快慢,辣椒还可以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加强脂肪细胞的燃烧和分解进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但如果你本来就爱吃辣,就不要迷信辣味食物会减肥了,反而你可能因此吃的更多。

辣椒可以使呼吸道畅通,治疗咳嗽和预防感冒。

辣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气、通达窍表、通顺血脉的“三通”作用。因此,对于气虚导致的感冒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此外,辣椒还含有较多的抗氧化物质,可预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同时,辣椒还可以使呼吸道畅通,用以治疗咳嗽、感冒。

青椒中的维生素C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预防胆结石。

常吃青椒能预防胆结石。青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可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从而预防胆结石,已患胆结石者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青椒,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

辣椒虽好,但并非人人都可食用。

一些特定疾病的患者还可以通过辣椒来进行辅助食疗,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伤风感冒患者和脾胃虚寒以及食欲不振的人,在寒冷季节吃点辣,既能暖身,又能祛湿驱寒,还能使胃肠蠕动加快,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很多嗜辣一族在做饭时,不仅要放辣椒,还要把胡椒、花椒、大料、桂皮之类的热性佐料放个遍。这可谓是“热上加热”,更加重了身体的内热。

除了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吃辣还可能降低药效。比如六味地黄丸等清热或滋阴的中成药,要忌吃辛辣食物。西药比如治疗褥疮、痤疮等皮肤病的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消化道溃疡、胃炎时服用的活菌类药物、抗生素、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吃辣椒或生姜会使胃的局部血流增多,刺激神经肽类激素分泌,起到暖胃作用,健康人群少量食用对身体是有益的。手脚容易发凉、贫血的人可适当多吃。但并非人人都适合吃辣。以下这几类人就不适宜吃辣:

哮喘患者不宜食用辣椒。辣椒最容易刺激咽喉,容易诱发咳嗽、哮喘发生,多吃使人上火。

辣椒含有辣椒素、辣椒碱,辣椒碱和辣椒素均可以引起支气管痉挛,诱发咳嗽、哮喘发生。国外学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实验,样本包括12例患者,均无lgE介导的过敏或支气管阻塞,在一系列实验中,患者在吸入局麻药利多卡因或安慰剂后吸入3个不同浓度的辣椒素。受试者产生咳嗽、呼吸道和眼部症状,且与吸入辣椒素剂量明显相关,吸入辣椒素剂量越大,症状越重,如果先吸入利多卡因则可明显减轻反应。因此,感冒、咽痛、咳嗽、咽炎、哮喘、内热重者一定要少吃辣椒。

体质湿热、阴虚的人不宜吃辣椒。如果吃辣,反而会上火,像有些年轻人长痘痘、喉咙痛、口腔溃疡等等。过食辣椒还会使体内湿从热化,会热上加热,加剧热气燥火,出现口干舌燥、面红目赤、皮肤座疮、血压升高、痔疮加重、鼻出血等。

另外,根据辣椒种类分为菜椒、甜椒、尖椒等。

○尖椒(云南小米辣、野山椒、二荆条)不适合产妇、12岁以下儿童、老年人、胃溃疡、胃出血、慢性胃肠病等胃肠功能消化不好的人群;患热性病、痔疮、皮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等疾病的人,也不宜大量食用辣椒。

○甜椒由于富含多种维生素,相比尖椒则适合7岁以上儿童和老年人适量食用,但胃肠功能消化不好的人群也要慎吃。

○不建议12岁以下儿童和老年人食用菜椒。

就算喜欢吃辣和适合吃辣的人,也要适度。中医里讲究“饮食有节”,任何东西都不能多吃,否则阴阳不和,反而会生病。

三类食物和辣椒“相克”

辣椒不能和以下三类食物一起吃:

黄瓜不能和辣椒一起吃。因为辣椒的维生素C含量丰富,每100克中约含198毫克。黄瓜中含维生素C分解酶,生食黄瓜此酶不失活性。但二者同食,则辣椒中的维生素C将被破坏,会降低营养价值。

胡萝卜不能和辣椒一起吃。胡萝卜除含大量胡萝卜素外,还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而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所以,胡萝卜与辣椒不宜同食,会降低辣椒的营养价值。

猪肝不能和辣椒一起吃。猪肝炒食或做汤不宜配番茄、辣椒、毛豆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

最后,建议大家吃辣时可以佐以甜和酸的食物。甜能遮盖辣味,酸能中和碱性的辣椒素。主食最好选粗粮,如玉米或白薯,因其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可预防因肠胃燥热引起的便秘。餐后宜多吃含鞣酸、纤维素等物质的酸味水果,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肠胃蠕动,滋阴润燥。

本文综合:环球网、新华社、家庭医生在线、健康时报、钱江晚报、三湘都市报(长沙)、北方网、39健康网、法制晚报等网络综合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