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运动有风险 运动前先给身体“排个险”

2022-11-10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生命在于运动,近年来,马拉松成了一项时髦的运动,越是成功人士越热衷。更有许多志同道合的“跑友”组队奔跑,动辄10km+的马拉松路线截图让朋友圈“菜鸟”纷纷膜拜,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与跑步同样备受关注的运动猝死事件也时而登上热搜。本期名家访谈,记者专访了南京明基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新,听他给我们说说关于跑步与心血管事件那些事儿。

因跑步发生的急性事件屡见不鲜

日前,某互联网高管在跑了28公里后再也没醒过来。不仅如此,在以往的马拉松报道中,猝死等意外事件也时有发生。

“虽然大量研究证实体育运动对心血管乃至健康有益处,但是,运动也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心源性猝死。”李新介绍,28公里约2/3全程马拉松,属于剧烈耐力运动,由于发病细节并未披露,他是否有慢性疾病,甚至心脏结构疾病,不得而知。

最近几年,马拉松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剧烈耐力运动之一,越来越多的运动爱好者加入“跑马”行列。李新介绍,在临床中,因剧烈耐力运动倒下的病例还真不少。前几年,在南京举行的一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就在大多数参赛者完成比赛之后,一名小伙冲过终点线,突然倒地,神志不清。出现这一情况后,当时正在做医疗保障的明基医院同事就冲了过去。“经过及时的心肺复苏,小伙有了自主呼吸,转危为安。”李新表示,虽然听起来轻描淡写,但如果当时没有专业的医生在场,小伙可能随时有生命危险。

剧烈运动前,给身体“排排险”

“运动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适度的体育运动对提升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运动也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或者潜在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李新强调,不管对于什么样的运动,抛开运动强度谈效果都是“耍流氓”,不仅如此,在运动之前最好给自己的身体“排个险”,运动前通过科学评估看自己的身体能否达标。尤其是准备参与马拉松,50至60岁这一部分人群尤其需要当心。

李新解释,运动中,心率与运动强度呈正比例上升。随着心率的增加,射血时间会持续缩短,直至达稳定心率后,射血时间趋于恒定;但如果在运动中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射血时间会由减小趋势变为增加趋势,进而导致急性事件的发生。

李新介绍,如今,最常用的评估方式是运动平板。它是心电图运动试验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检查方法,是通过一种类似于健身房里可以移动的板状仪器,俗称“跑步机”完成的。它可能通过增加不同的坡度,增加跑步难度,然后根据你的心率血压来评估你心脏功能和肺功能,判断能否承受马拉松等这些高强度运动给身体带来的风险。

对于一些只有运动到一定强度才会出现的隐匿性疾病,则需要到专业的心血管心脏预防与评估中心进行。在南京明基医院心血管心脏预防与评估中心,以往主要针对的是一些心血管疾病或心脏手术康复患者进行的,但基于健康人群进行一些高强度运动需求的评估,这两年也逐渐运用起来,防患于未然,提前给身体“排排险”。

需要提醒的是,对有基础病或正在接受化疗等特殊人群,一定要到专业的评估门诊进行评估,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运动。

循序渐进,健康的运动才能收获健康的体魄

“运动是好事。但在运动过程中,最好不要超过最大心率。”李新介绍,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钟,女性稍快;3岁以下的小儿常在100次/分钟以上;老年人偏慢。良好的心肺功能是运动的动力和安全保障。在运动中,通常要控制运动最高心率不超过(220-年龄)×85%,比如60岁的人,每分钟最高心率应不超过136。

而测试方法是运动前持续慢跑5—10分钟,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此时的心率通常会比正常心率约增加50%。此后测量心率,应达到最大运动心率的60%—70%。比如你的正常心率为70次/分钟,热身后应达到100次/分钟左右。

李新提醒,运动是长期的事,切不可冒进,最好顺其自然、循序渐进、适度量力。每天花一小时左右完成五六公里的慢跑,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只要做好跑前热身运动和跑后拉伸放松,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好处多多。

不仅如此,在运动过程以及运动结束后,应该对自己出现的症状有敏感性,比如胸痛、憋气等不适症状,如果停止运动休息后仍不缓解,应该尽快到医院就诊。另外,应该定期进行上述评估,以便了解自己的运动状态。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