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通讯员 张鑫 程守勤)今年53岁的王女士(化姓)半年前意外患上了大疱性类天疱疮,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果后,家人带她来到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就诊。经过皮肤科医护团队一段时间的精心诊疗和护理后,王女士的身体得以康复,并顺利出院。
但谁也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一个半月,王女士的病情再次复发,此时传统的激素、免疫制剂、免疫球蛋白等疗法均已无法控制她的病情。皮肤科王飞主任团队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并征得家属同意后,给王女士注射了100毫克超低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生物制剂。幸运的是在三周后,王女士的病情得以缓解。随后,王女士接受了第二针500毫克低剂量的生物制剂注射,近日王女士终于康复出院。中大医院皮肤科王飞主任团队在临床上率先探索使用超低剂量的生物制剂来治疗免疫性疱病,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
据王飞主任介绍,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王女士的身上突然出现了红斑以及水疱,并且伴有瘙痒症状,王女士一开始也没有当回事儿。没想到12月的时候,她身上的水疱逐渐增多,而且还出现了发热的症状。于是家人带她到当地医院就诊,经活检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经过两三天的药物治疗,王女士发热的症状终于控制下来,但是还是有很多新增的水疱,一时间瘙痒难忍。当地医生建议王女士转院治疗。
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王女士来到了中大医院皮肤科就诊。经过询问病史发现,王女士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0多年,且30年前还曾有“肺结核”的病史。王飞主任团队通过仔细分析王女士的病情,最终制定了一套个性化治疗方案。一方面考虑到患者的关节炎病史,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患者现在的病情。因此,王飞主任团队决定在给王女士服用风湿性疾病药物的同时,针对患者出现的皮肤溃烂以及大量地新增水疱,及时给患者进行补钾以及补充白蛋白,并做好抗感染、抗凝治疗。但是在治疗了十多天后,王女士的病情依然没有明显起色,而且每天新增的水疱有二十多个,同样也是瘙痒难忍。即使是这样,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活质量,王飞主任团队没有放弃原来的治疗方案,而是加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经过几次环磷酰胺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
然而,仅仅过了2个多月后,王女士的病情再次复发。在进行了两次环磷酰胺的治疗后,王女士的病情虽然有所缓解,但总是时好时坏。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中大医院皮肤科王飞主任团队最终选择了利妥昔单抗生物制剂进行治疗。这种生物制剂的常规用量为每次1000毫克,标准治疗方案为1000mg*2次或500mg*4次。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王飞主任决定先给王女士使用100毫克的利妥昔单抗生物制剂,而此前并没有人使用过如此低剂量的利妥昔单抗。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使用了几天以后,王女士体内的B细胞逐渐减少,且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王女士体内的B细胞数量一直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同时,王女士的身上也没有新增的水疱了,皮肤也正逐渐恢复正常。在第一次使用利妥昔单抗的一个月后,王女士接受了第二次的生物制剂注射,这次的利妥昔单抗剂量为500毫克。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王女士终于能像平常人一样生活了。
此次王飞主任团队使用超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成功尝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减轻了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与传统的免疫性疱病治疗方式相比,使用生物制剂能使难治性疱病得以控制,同时减少激素的用量,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王飞主任介绍说,截至目前,中大医院皮肤科通过使用利妥昔单抗生物制剂的治疗方式,已帮助十多位免疫性疱病患者摆脱病痛、恢复健康,在临床实践中,为免疫性疱病患者探索出一种适宜、有效的治疗新途径。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6
2024-11-04
2024-11-01
2024-11-01
2024-11-01
2024-11-01
2024-11-01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