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家墩遗址,讲述7000年前宁镇故事

2023-12-15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近日,《江苏常州新北区蒋家墩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正式发表,蒋家墩遗址是目前宁镇地区时代最早的古遗址,不仅反映了距今7000多年前长江南北及中下游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进一步完善了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铎介绍,蒋家墩遗址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前城头村以东,刘家村以南,小黄山山脉南延的缓坡平原上。如今北距长江约6.5公里,而在新石器时代,长江岸线靠近小黄山北侧,遗址在当时应当距长江岸线不远。

2014年3月至6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在对孟河镇小黄山地区进行区域系统调查时,发现刘家村以南有一处台形遗址,当地人称蒋家墩,遗址呈椭圆形,高出地面约0.5米。2015年5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对蒋家墩遗址进行复查时,在遗址西侧的断崖及水塘边采集到大量的古代遗物。

2017年9月至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组成蒋家墩遗址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并选定部分区域进行了试掘。确认蒋家墩土墩本体为周代环壕聚落遗址,在土墩西侧和前城头村之间的马鞍形坡地上,分布有新石器时代遗存,残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根据测年数据,蒋家墩遗址绝对年代距今7300—7200年。

蒋家墩遗址出土遗物以史前时期为主,上层有部分商周时期印纹陶片。史前遗物以陶器为主,多为泥质、夹砂或夹蚌陶,还有少量彩陶,部分器壁外红内黑磨光。

“遗址出土了大量装饰着复杂刻划纹饰的陶片,多位于器物的口沿、器耳和腹部,这是本次发掘出土陶器的重要特色。”负责现场发掘的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黄督军告诉记者,“纹饰有锥刺纹、指甲纹、折线纹、乳丁纹、戳印纹、镂孔装饰等,反映了先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特征。”

记者看到,出土的一件器耳上装饰了镂刻的圆形、星形、椭圆形组合图案,黄督军解释,这可能代表了“日、月、星”或者“日出、日盛和日落”,其背后蕴含了蒋家墩先民的原始信仰和天文知识。

此外,考古发掘或采集到大量的动物骨骼,可辨有动物的头骨、脊骨、盆骨、腿骨等。动物类别多样,包括鹿、猪、牛等哺乳动物以及鳖、龟、蚌等水生动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生业模式。

“蒋家墩遗址地处宁镇丘陵、江淮平原和环太湖平原三大地理单元的交会地带。出土的文物反映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研究史前文化跨区域传播与文化变迁提供了新的材料。”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胡颖芳说。

根据发掘和研究,蒋家墩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文化面貌比较复杂,其中红陶支座、外红内黑陶豆、陶器座等具有鲜明的本地特征;装饰鸡冠形鋬的罐形釜、钵形釜、双环耳罐等器物与淮河流域的双墩文化比较相似;腹部装饰绳纹、交错刻划纹的陶釜、罐以及黑色磨光陶,则与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杭州)以及长江中游地区的皂市下层文化、城背溪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胡颖芳同时提出,以蒋家墩遗址为代表的一类遗存还对骆驼墩文化的形成以及宁镇地区北阴阳营、三星村等遗址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环太湖地区最早的考古学文化是马家浜文化,近年来考古学界根据圜底釜与平底釜的差异,将太湖西部马家浜文化时期遗存命名为骆驼墩文化。骆驼墩文化主要分布于太湖西部和北部,其中代表性遗址有溧阳神墩、东滩头、秦堂山、宜兴骆驼墩、西溪、江阴祁头山等。关于骆驼墩文化的来源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蒋家墩遗址位于太湖西北部,向南通过长江和茅山山脉可以到达骆驼墩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宜溧山地,向东沿长江可以到达祁头山遗址,骆驼墩文化的平底釜传统可能是来源于蒋家墩遗址为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

相较于环太湖地区,宁镇地区的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并不明晰,以往的考古发现主要是一些零散的遗址点,如北阴阳营遗址、三星村遗址、薛城遗址等,关于这一地区不同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和发展演变一直是考古学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江苏地域文明探源项目将“宁镇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列为重要课题之一。

“蒋家墩遗址的文化内涵与句容丁沙地、镇江左湖等遗址相似,共同构成了宁镇地区史前文化谱系中较早阶段的一环,完善了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郑铎说。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