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原标题:焕新颜值、丰富内涵,高品质公园建设打开城市“微度假”模式—
“公园城市”如何带来更多幸福感?
绿色草坪上,休闲树屋赏心悦目;亲水玻璃栈道上,低头可见潺潺流水;全环保材料卡通无动力儿童乐园内,亲子嬉戏场面温馨……近日,位于梁溪区青年路西侧的太湖广场生态园焕新开放(如图)。每逢周末,大批市民到此扎帐篷、遛娃、聚会,航拍镜头下,一幅城市中心的“温馨假日图”令人感慨:生活在无锡真好!
这几年,无锡城市公园更新建设步伐加快,有文化、有内涵、有商业、有服务……公园串联起城市“一路好风光”,更为市民在“家门口”休闲放松打开“微度假”模式。
到城市中心“微度假”
“环境太好了,真是休闲好去处。”上周六上午,户外阳光和煦,市民朱先生和妻子在太湖广场生态园草坪上搭起帐篷,孩子们在儿童嬉戏区开心地玩耍,一家人打算在这里度过欢乐的一天。眼下,无锡的公园更新也将追求幸福定为“小目标”,为市民打造城市中心“微度假”空间。
太湖广场生态园焕新不久,就赢得满满赞誉,为啥?走在色彩明亮的透水铺装步道上,惟妙惟肖的长颈鹿植物雕塑、草坪上立起的树屋、公园中心清澈的池塘、探入水域中央的玻璃栈道、色彩斑斓的游乐区,让人恍若走进奇妙世界,转头望去,远处高楼林立,又将人拉回都市的繁华,“一松一紧”间,彰显城市活力,画面十分和谐。
“精心设计,在城市中心打造一片让人身心愉悦的聚会客厅,为平日压力大的上班族‘松松绑’,出门来场‘微度假’。”市城建发展集团总师办人士说,一改老生态园灌木丛多、树木杂乱、道路不平整、缺少休闲设施、市民“走不进、留不住”等毛病,改造后的太湖广场生态园占地2.6万平方米,视野开阔、景色怡人、可游可憩,为市民打造了一座高品质全龄友好城市公园。
好公园需要高品质配套
如今,每逢天气晴朗的双休日,不少市民选择户外游玩,绿地草坪、城市公园成为首选,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些地方找不到厕所、停不了车,希望配套再齐全一些,让老百姓游玩没有后顾之忧。”打开社交平台,这些来自市民亲身体验的建议,折射出群众对好公园高品质配套的需求。
“市民的呼声,在我市高品质建设的公园中得到回应,比如太湖广场生态园、运河艺术公园、古运河东门公园等。”市城建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太湖广场生态园里建造了一座集休憩、如厕、商业服务于一体的休闲驿站。更暖心的是,好公园的长效管理也很用心,生态园里“城市管家”面带微笑,不仅随时保洁环境,游客有需要时还能立即“搭把手”,让城市“大客厅”有了家的味道。
城市公园想要“出圈”,便民细节要到位。太湖广场生态园地下配备200多个停车位,并贴心设置新能源充电位,公园道路上新增多处精美标识系统和警示牌;正在改造收尾的古运河东门公园通过对边角地块整合利用,在古运河两岸新增370个停车位;运河艺术公园地上地下停车十分便捷,多个出入口直达公园不同位置。
“好公园需要高品质配套。”市住建局人士介绍,除了便民服务配套,我市在改造公园时打造了多处小而美的混木结构驿站、商业盒子,低碳环保、造型多变,既是风景又为公园商业提供了容纳空间。“我们正在与口碑好、人气足、与公园气质相匹配的轻食、咖啡、茶饮品牌和文化空间进行深度洽谈,引进性价比高的商业配套,满足公共服务需求。”市城建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越来越多开放式公园带来惊喜
从单个公园的焕新改造到“串珠成链”形成“一路好风光”,从单纯景观塑造到融入生态低碳工艺场景,从硬件设施提升到越来越注重公共服务……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市公园城市建设为城市绿带增强公共属性,为传统公园打开服务“链接”,成为城市的一抹暖心底色。
在太湖广场生态园,儿童游乐区不仅有滑梯、秋千,一旁的“昆虫旅社”实践基地还将课堂搬到户外,让小朋友们乐在其中;风貌初显的古运河东门公园里,移步换景间讲述着运河与无锡的“故事”;运河艺术公园则将公园与文艺深度融合,屿河集、悲鸿艺术客厅已是公园亮眼IP。
出门即公园,城市即公园。太湖边、运河畔因地制宜打造了多元化的滨水客厅;新修建城市道路串联着不同主题的街心公园,如高浪路沿线6个口袋公园营造最美道路;无锡经开区湿地公园内嵌入“公园+运动场”;城市新开发地块标配运动休闲绿地公园;高品质住区建设更是将绿地率提升至35%——“公园城市”正成为无锡一张闪亮的“名片”。
“风景宜人、文化繁荣、商业加持、配套完善,公园建设为城市更新打开空间,也为群众幸福感持续加码。”市住建局城市更新处负责人表示,随着城市更新进入精细化、人文化阶段,城市公园建设通过植入全龄友好、海绵城市、低碳节能等建设理念,不断满足群众心中的“小确幸”,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消费场景和文化滋养。(记者 孙倩茹、见习记者 陈磊摄影 敖翔)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
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