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有一支“不老军团”徒步队 平均年龄73岁 8年累计走了超千公里

2024-09-0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在无锡,活跃着一支特别的徒步队。从最初的3人到如今的300人,他们平均年龄73岁,用8年的时间,徒步累计行程超过1000公里。这支“不老军团”的百次徒步活动深入无锡各处,每一步都挖掘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古迹美景,成为传播地方文化的新使者。

  初衷是思念已逝妻子

  74岁的无锡地方史志专家郁有满是这支队伍的发起人。2016年的春天,郁有满与两位志同道合的老友在蠡湖畔发起了第一次徒步之旅。对郁有满而言,这场徒步意义非凡,承载着他对刚逝去的妻子的深情怀念。他告诉记者,踏上那些与妻子共同走过的路,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温暖与思念,“每一步都像是与她并肩同行,她在陪着我,这种感觉让我充满了力量。”

  让郁有满没想到的是,最初因自己的小小私心而组织的徒步活动,竟然能坚持8年。徒步队一开始只有3人,第二次徒步人数上涨到了10人,第三次有20多人,就这样累积增加,如今队伍人数超过了300多人。“我们平均年龄在73岁左右,年纪最大的有85岁。”郁有满说。

  78岁的梁汉美与74岁的梁汉丽两姐妹是徒步队伍中的“姐妹花”。作为老兵的后代,她们不仅继承了父辈的坚韧,更将这份精神融入到徒步的每一步中。梁汉美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因为有她,徒步队每次活动都不缺照片。”郁有满说。梁汉丽是每天坚持清晨徒步15公里的“行走达人”,她告诉记者,最初徒步是因为自己有糖尿病,走路有助于治疗此病。“一天不走路,我就感觉浑身不自在。”梁汉丽笑着说。

  84岁的沈惠娟将徒步视为一种养生方式,她喜欢探索无锡的历史古迹,享受徒步带来的乐趣,“徒步活动就像是每月一次农家乐。”

  队伍中年纪最大的是之前从事教育工作的张飞龙,85岁的他是老年大学合唱队的活跃分子。他通过徒步丰富了自己的老年生活,每一次的徒步都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徒步途中收获满满

  在沈惠娟、梁汉美、梁汉丽等人的印象中,他们多次走过军嶂古道和状元古道,登上了鹿顶山、惠山,从不同方向走过太湖大堤,穿越葛埭老街,到过南泉、许舍、尧歌里等古镇,看过省文物保护单位洛社华圻小学,去过郭沫若等名人待过的东大池与白沙泉……

  与其他徒步队不同,郁有满的这支队伍更注重在徒步中挖掘本土历史文化和古迹风景。“我是研究地方历史的,对人文掌故、历史地理以及地名比较熟悉。”郁有满表示,每到一处,他都要讲述这个地方的来历与故事,同时还关注城市更新发展,每有一则新事物、新建筑或新农村建设的消息,就会立刻前往。这么多年来,徒步队从城里到乡下,从高山到湖边,走遍了山山水水、田野村庄,走遍了许多地方。他说:“有很多地方,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比如,荣德生做寿时建的老桥棠甘桥,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座桥是荣德生建造的,因何建造。没想到因为徒步活动这个偶然的机会,居然找到了这座桥,江南晚报还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刊登了相关报道。

  梁汉丽很开心地对记者说,每次徒步能知道很多无锡的历史文化,家人都说自己如今就像一个“无锡通”。除了历史古迹,队伍还走进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小乡村,发现了许多隐藏的美景。比如,藕塘的南水渠村、洛社的青龙桥村、黄巷的冯巷村等,这些乡村的山水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归来,仍是少年”

  对于平均年龄73岁的老人而言,徒步不仅仅是一种锻炼方式或文化探索,更是一种对老年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你知道,在无锡哪里看月亮最美?是长广溪石塘廊桥。我们要安排中秋徒步赏月活动了,这也是我们的101次活动。”郁有满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

  “我们归来,仍是少年。”郁有满表示,这句话不仅是大家对青春的怀念与致敬,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与期待,只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和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就能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活力。

  (记者 璎珞/文 受访者供图)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