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中午,万女士和几个好友坐在湖墅南路一家馄饨店里,开了个小会。这些朋友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想办法怎么给这家馄饨店引流,有的在店里到处看,给出设计建议,还有人在想怎么把名气打出去……陈女士给快报打来电话:这家馄饨店真的好吃,我们想让它继续开下去。“咸惠馄饨”老板瞿华,杭州人,59岁,2002年开始做餐饮。为什么叫“咸惠”?瞿华说,“我老婆就叫咸惠。”2002年以前,老瞿做音响生意,DVD、CD机等等,都有涉及,后来做的人越来越多,他想换个方向。“当时我就想到餐饮,做音响那几年,下过很多馆子,吃了不少,说白了,就是喜欢。”不久,老瞿在古荡湾开了“生隆坊”,开业后生意不错。2003年,“非典”来了,街上冷清,老瞿只得关门,又开了家面店。面店叫高山面馆,19平方米。老瞿说,面馆生意蛮好,一天能做到7000多元流水,“当时生意好,不愁赚不到钱,夏天热,索性关门放暑假,入秋再开。”一位老板成了常客,几乎天天来,和老瞿成了朋友。“有一天,他吃完找我聊了两句,其中一句我记到现在,‘餐饮想做大,关键还在量化。’”“量化”这个词,商界打拼多年的老瞿一听就明白,“每天烧面,第一碗和第一百碗会有区别,要做大,一定要量化。”老瞿思来想去,决定转型。他觉得馄饨烧麦,每一只的用料用量,都能“量化”,以后也好开分店图发展。但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没有让老瞿的餐饮之路顺顺当当走下去。父亲突然生了重病,老瞿关了店,回家照顾父亲,一照顾就是近7年。父亲去世后,老瞿整理心情再次出发,先在杨家门农副产品市场开了家生鲜店,花2年攒够本钱,去年7月16日,在湖墅南路开起“咸惠馄饨”。从开面馆开始,老瞿一直自己动手,请的帮工也只下下馄饨蒸蒸烧麦。“我是习惯自己来的,配方我自己琢磨,我自己包,质量我自己把控。”光面皮就试过不少次,才找加工店定制。肉用猪前腿,笋尖来自安徽黄山,每天老瞿自己熬肉皮冻,让馅多汁味美……餐饮业是勤行,偷不得懒。老瞿每天凌晨1点睡,5点来店里忙活,一年到头,每天睡不到4个小时。一位大姐走进来,打包了几份生烧麦。她说这两天读高三的外孙开学,早上没胃口,不知吃什么好,大姐突然想到自己经常光顾的咸惠馄饨,就过来打包几份,给外孙尝尝鲜。“我住在附近,经常来吃,像我女儿女婿,都不住这边,有时候也会赶过来吃。”大姐说,咸惠馄饨一个是性价比高,好吃不贵,还有就是吃得放心,“这里都是开放式厨房,老板自己包馄饨烧麦,我们都看得见的。”“老板是难得的手艺人,也很有人情味,现在纯手工做馄饨的不多了,我们也希望这家店一直开下去。”老食客鲍先生说,大家吃的不仅仅是色香味,也是一份感情。“你看看一碗大馄饨,一只35克,一碗10只,像我们年纪大的,一碗都吃不下,这家店开到现在,价格没涨过,20块不到,就能把一个成年人喂饱。”陈女士笑着说,周边小区老人多,蛮多老人来吃,“老瞿也有社会责任感的,怕涨了价,老人不敢来了。”“招牌要重新设计,菜单也要再做过,虽然是简餐,可以多一些特色饮品……”发言的是吴老师,大家围在他身边,商量怎么帮老瞿规划改造。吴老师是万女士请来的老友,从事设计工作,听万女士说了老瞿的情况,也来尝尝口味,出谋划策。因为成本涨了,馄饨店撑不下去,7月份转让告示贴出去后,鲍先生几乎天天都来店里,空的时候和老瞿聊天,忙的时候帮忙擦桌端碗。万女士也是,前两天一直在店里帮忙。陈女士这两天也在想办法,看看能不能通过网络和媒体,给小店增加知名度。“其实还是那句话,我们吃的都是人情味。”店里的帮厨大姐,把老父亲也带到店里,“我们老板人很好,让我有时间照顾爸爸,还能解决爸爸的吃饭问题。”看到大家这么热心帮忙,老瞿有些感动,“除了感谢,就是感谢,十二万分衷心地感谢大家……”老瞿说,他本来已经打算走了,换个小一点的门面。“不过现在我是不会走了,说什么都要继续做下去。”(咸惠馄饨在湖墅南路243号,潮王路口向南约200米。)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