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敢“吃螃蟹”的女法官成了“全能手”

2024-08-22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作为法官,我能做的不只有断案……”

杭州日报讯 8月19日,许新霞“照例”忙碌——每周一,除了午休时间,大多时候只能在九堡法庭3楼的审判室里找到她。许多跟许新霞打过交道的当事人都有一个感觉,审判席上坐着许法官,心就安了。为啥?这位有着28年审判经验的资深法官法槌一落,是非明了。

九堡法庭是上城区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也是杭州乃至浙江案件量最多的人民法庭之一,每年收到当事人要求调处的纠纷超过5000件,而法官却只有8名。为此,身为法庭负责人的许新霞一度倍感压力。近年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市场化解纷机制。作为市里的试点,许新霞带着九堡法庭“摸石头过河”,走在了推广新机制的前列。

两次穿上法袍,什么变了?

20世纪90年代,许新霞在大学里研究着化工仪器。毕业后,她先进入某国企工作,几经辗转后,1997年,她走进了原江干区人民法院的大门,成为刑事审判庭的书记员。起初,她时常想:“如果我也能穿上法袍、戴上法官帽就好了。”凭着这份向往,两年后,她顺利通过全国法官考试,坐上了审判长席。用她的话说,那是满满的成就感和优越感。当时的许新霞喜欢用理科思维“解题”,面对疑难案件,“套着公式一步步研究”,思路严谨,不容偏倚,但又觉得少了些什么。

2006年,34岁的许新霞调往街道工作,负责经济相关事务,可现实给她浇了盆冷水——基层工作纷繁复杂,直接搬出法条摆事实、讲道理并不见效。然而,基层工作的“毛细血管”作用巨大。“关系万家灯火,这话一点不假。”许新霞回忆,那段时间,她经常忙到整晚无眠。

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许新霞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往在法院的工作思维。“我以前当法官,更多的是源自对威严的憧憬;到了街道之后,我发现法官能做的不只有断案。”许新霞说。2008年初,她回到了法院,再次穿上了法袍。

身份不断更新,什么没变?

同事们都知道,看起来温温柔柔的许新霞,其实是个敢于“吃螃蟹”、敢啃“硬骨头”的“狠角色”。民商事审判、少年审判、刑事审判,她干了个遍。

重返法院后,许新霞被安排在预审庭,与全国模范法官朱学军搭档。“回归”第一年,她就拿到了全院办案数量的第一名。同事们发现,“2.0版本”的许新霞身上多了一些“泥土气”,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涉群体案件、信访纠纷时,她时常走出法庭,到现场去定分止争。

有一年,丁桥某工厂欠了143名工人的工资,老板不知所终。法院立案时,工人们还在厂里坐着。了解情况后,许新霞坐不住了,带着财产保全人员就赶到厂里。见到法院的车,工人们立即起身,将许新霞围住,表达诉求。“大家先不要着急,我们一定尽全力!”纤瘦的她扯着嗓子喊道,“大家全都守在厂里也无济于事,又伤身体,从现在开始派代表轮流值守好吗?”听到这番话,工人们渐渐冷静下来,也与许新霞建立起了信任。

经深入调查,许新霞发现工厂老板名下还有一家公司正在出货。两天后,值守的工人给许新霞打来电话,说现场截住了一批货物。很快,厂方派人来谈判。历经3天,许新霞的紧追不放震住了工厂老板,财产保全得以完成。又通过15天的调解,143名工人全部拿到了工资。

2013年,刑事诉讼法大修,专门增设一章,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原江干区人民法院因此成立了少年法庭,许新霞被推荐为少年法庭庭长。许新霞发现,未成年人走入歧途,往往与家庭教育、社会关怀缺失有关。面对这些孩子,她又开始思考那个老问题:“除了办案,我还可以做些什么?”于是,在日常庭审之外,她带领团队参与心理咨询师培训,尝试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真实想法;四处奔走联系公益慈善机构,让社会、学校、家庭一起参与对未成年人的关怀;突破性地解决了异地籍未成年人平等适用缓刑难题,提出了解决因监管而不得不处以实刑的重要思路……渐渐地,少年法庭成了当时法院里的“品牌”,创新工作走在了省市乃至全国前列。

2019年,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许新霞又有了新身份——刑事审判庭庭长。在办理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一起涉恶势力团伙犯罪案时,大家一连忙了几个月,卷宗叠了一摞又一摞。为了不耽误办案进程,许新霞放弃了订好的手术,专案顺利办结时,她却病倒了。可没过两天,她又出现在办公室里,依旧笑眯眯地说道:“现在工作紧张,我还是放心不下,况且大家都在拼,我不能做逃兵呀。”

法官少纠纷多,如何破局?

2021年,因行政区划调整,江干区人民法院与上城区人民法院合并为新的上城区人民法院,许新霞再次接受调任,负责筹建新的九堡法庭。新的九堡法庭下辖彭埠、九堡两个街道以及一个钱塘智慧城,辖区注册企业达2万余家,有11个产业园。由于人口数量庞大、产业结构复杂,每年有超5000件纠纷涌进这个新法庭,而法庭里只有8名员额法官。法官少纠纷多,这道难题急需解决。

上任不久,许新霞便带着团队四处走访,参与辖区基层治理工作,联合街道增加“共享法庭”的数量,又派出员额法官提供专业指导,提升调解专业度。但在许新霞看来,这还不够。在大部分民商纠纷中,单一的公益调解模式存在专业度低、效率不高等问题,需要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乘着杭州成为全国探索市场化解纷机制试点城市的东风,九堡法庭在全省率先尝试市场化解纷,创新引入律师、民非组织等专业力量开展专业的有偿调解。2021年12月试点至今,九堡法庭先后引入了6名专职调解员。许新霞算过一笔账:1年内,1名律师调解员加1名调解助理,可成功处理703起案件,这为畅通、规范百姓化解纠纷诉求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许新霞还想做得更多,比如将律师调解阵地前移至诉讼前,让专职律师调解员入驻街道社会治理中心或服务中心,为矛调一线的街道社区提供专业助力。“市场化解纷机制要看到当前之‘纷’,也要看到将来之‘纷’。”在许新霞看来,调解的意义之一就是让当事人建立起法律、规则意识,将“法”种到大家的心里去,而这往往是一纸判决做不到的。

如今,面对每天法庭里的那些家长里短,许新霞的眼角总会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这很正常,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期待,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日拱一卒,不求速成。”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