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在满目翠色的茶园里,淳安县中洲镇叶村村村民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丰收总是让人喜悦,而今年,让村民们更为开怀、盼头十足的,却是一片长得还没膝盖高的新茶苗。这片种植面积50亩的新茶苗,是当下广受市场欢迎的高品质龙井43号,就种在距离村口不远处的示范茶园内。今年农历新春后,由村集体和杭州茶企共同投资近200万元的茶园改造项目在挖机轰鸣声中启动。此前,这片茶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已闲置许久,杂草丛生。老茶园重获新生,村民们都说离不开“小杜书记”的努力。
“小杜书记”杜涵琳,来自杭州市纪委监委。她梳着马尾辫,圆圆的脸上总是带笑。一年多前,杭州市选派新一批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前往基层,95后的她响应号召来到省级重点帮促村叶村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兼第一书记。杭州此次选派的100人中,杜涵琳是年纪最小的女书记。
“别看小杜年纪小,她脑子活络路子多,可厉害着呢!”如今说起杜涵琳,叶村村村党总支书记余诗杰话语里透出一股自豪感。杜涵琳来村一年多,就帮助叶村村与岭上花开、贡牌龙井等多家企业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定点收购助销农产品百万余元,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2023年全镇最末逆转成为全镇第一。
叶村村地处浙西山区,南邻开化、北靠安徽黄山,从杭州到村里,车程约需3个小时。一开始,村民发现远道而来的第一书记是个20来岁的小姑娘时,很多人不以为然:“一个黄毛丫头能干啥?”“就是来过过场的,待不久。”
但杜涵琳很快适应了第一书记的身份。进村报到不久,她就赶上了采茶季。茶叶是淳安的富民产业,叶村村家家户户都种茶。采茶季期间,人手紧张,杜涵琳便当起义务采茶工,跟着村干部“白天进茶园、晚上访农户”,很快和大家熟悉起来。没想到考验随之而来。
叶村村全村有900多亩茶园,茶叶资源丰富,但因交通不便、销路有限。“之前基本靠隔壁安徽茶商上门收青叶,收益低也不稳定。”余诗杰说,村两委想过破题,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想到这次徽商迟迟不来,大伙急了。
茶叶一天一个价,杜涵琳决心拿回主动权,叫了村干部和茶农代表一起进杭城找对策。她带着一行人跑了多家龙井茶企业,还专程前往龙井村、梅家坞参观学习。
“多亏‘小杜书记’带我出去长了见识,如今茶农的采摘手法、加工方法都有改进,去年茶叶收入翻番,今年也充满信心。”种茶大户余又林过去最远只到过县城的茶叶市场,杭州之行为他打开了新天地。叶村村的茶产业也迎来新气象,村里制定了统一青叶采摘质量标准,由村集体出面加价回收村民采摘的达标青叶,再加工成干茶,一套良性循环的产销机制逐渐成型。
在杜涵琳的牵线搭桥和市纪委帮扶团的大力支持下,叶村村与杭州、淳安等地多个茶商顺利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去年,叶村村销出干茶近1000公斤、青叶200多公斤,销售额近百万元,提前完成村集体年度消薄增收目标。这个以往村两委常常要到第四季度才能完成的重任,杜涵琳一来就顺利完成了。
解决了茶农销售渠道难题,又搞定了村两委干部的愁心事,“小杜书记”在当地出了名,也在群众心里扎了根。
跟着杜涵琳走在村里,一路上是此起彼伏的招呼声。“‘小杜书记’,快来家里坐。”村民罗万梅又是泡茶又是拿水果,格外热情。罗万梅家2018年贷款承包了100多亩山地种黄桃,去年夏天刚有量产,不料受天气影响,结的果子虽甜但个头小,打不开市场。一度绝望时,“小杜书记”出现了。杜涵琳主动在朋友圈帮忙吆喝,还联系企业平台,最终成功卖出了2万多斤。“‘小杜书记’这么帮我们,我们早就把她当自家人了。”罗万梅说。
日夜相处间,杜涵琳已融入叶村村。今年1月17日是她的生日,村妇联主席余小花按村里习俗下厨做了一碗长寿面,加了两个荷包蛋。端到面前时,杜涵琳才反应过来是自己生日。
余小花坦言,第一眼见到这个和自家女儿差不多年纪的第一书记时,也有过“能待多久”的质疑。但看到杜涵琳在春天采茶卖茶,夏日防汛期带头抢险,秋日丰收时把村里的好物一次次送往省城叫卖……这个疑问早已烟消云散,“‘小杜书记’做的事我们都看在眼里,她为了我们这么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得更好?”余小花说,去年杜涵琳提出村级示范茶园改造项目,涉及不少村民土地流转的历史遗留问题,“工作的确难,但大家一条心,再难也解决了。”
今年杜涵琳又有了新计划,准备以“山水茶田、清韵叶村”为主题,将清廉元素与叶村村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茶产业结合,打造茶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示范村。茶芽吐翠,叶村村的春天更显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