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龙”出圈!杭州,与天下人共享

2025-02-08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杭州环城北路汇金国际大厦,是DeepSeek总部所在地。蛇年春节前后,大语言模型DeepSeek-V3从这座蓝灰色写字楼出发,震动全球。

说是“环城”,却早已是市中心的中心——汇金国际往西一公里就是武林广场和杭州中心。没错,以往的杭州城,就只有这么大。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环城西路……南边就到了凤凰山和钱塘江。

当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2002年从广东湛江来到杭州求学的时候,杭州东站还只是个破旧的小站,西湖的围墙和栏杆还没拆除,阿里巴巴和淘宝还没出现,600万杭州人安安静静地过着休闲之都的小日子。

但休闲似乎是给外地游客的,杭州有着做大做强的野心。就在前一年的2001年,萧山、余杭撤市设区并入杭州,调整后的杭州市区面积由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人口比原市区人口翻了一番多。20年后,杭州总人口达到1220.4万,再翻了一番。

从现在的眼光看,2002年杭州西湖围墙推倒免费开放,更像是一个时代的隐喻,它向世人展示了杭州的开放、共享、包容、创新。自此之后,更多的外乡人被吸引而来,他们都愿意把自己当成新杭州人,也把杭州当做第二故乡。

正如作家李杭育所说的那样:“杭州是天下人的杭州。”

大城小龙

山因湖而俊秀,湖因山而妩媚,杭州注定英雄辈出。

摊开杭州地图,最近火出天际的“杭州六小龙”分布耐人寻味。除了DeepSeek位于传统的主城区外,其余都诞生在新兴的科技城,如余杭区的强脑科技,滨江区的宇树科技,西湖区的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六小龙”的创始人大部分不是杭州人,但他们纷纷选择了在杭州创业。

杭州,不再是“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局促老城了,而是拥有16596平方公里的“大城”,常年位居国内“新一线城市”前列。

20年多间,杭州打开了自身的格局,首先从西湖时代走向了钱塘江时代,杭州高新区(滨江)、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相继崛起。

2002年6月,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滨江区合二为一,成为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前沿阵地,走上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这里诞生了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以及全球安防龙头“海大宇”(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六小龙”之一宇树科技位于滨江区峰达产业园。

网易丁磊是浙江宁波人,他曾经这样点赞杭州的创新创业环境:“杭州就是给人无限灵感的城市。在杭州,成功的可能性不断提高。”

2011年以后,杭州未来科技城崛起,与滨江一东一西,相互呼应,成为杭州科创独角兽企业的两大高地。

在未来科技城,不仅有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同花顺、中电海康、字节跳动、钉钉、菜鸟等头部企业,还有之江、良渚、湖畔等重要科研机构,还有高层次人才创业的海创园、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

“六小龙”之一强脑科技就落户在人工智能小镇。2018年,未来科技城考察团从美国波士顿将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博士生、神经科学和脑机接口领域专家韩璧丞请到了杭州。他在2015年创办的这家脑机接口企业,比马斯克创办的Nueralink还要早一年。2023年的亚残会上,运动员徐佳玲用脑强科技的智能仿生手点燃了火炬。

2016年,浙江省以杭州文一西路为主轴,以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为核心,规划建设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全长约33公里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如今“杭州六小龙”,半数来自这条“大走廊”。比如西湖区三墩镇的云深处科技,这家企业的机器人亮相了央视非遗晚会和北京卫视春晚。

坐拥西湖、西溪两大风景名胜区的西湖区很大,也是杭州科技创新的重镇。马云创业初期的湖畔花园、华星科技大厦在这里,而华星科技大厦所在的文三数字生活街区,涌现了东方通信、浙大网新、信雅达等高新技术企业。

在西湖区,还有一个传奇的创业福地西斗门,这里走出了虹软科技、当虹科技、每日互动等上市公司。

杭州的成功,又何止“六小龙”?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杭州某个角落又冒出来新公司、新技术、新产品,改变着世界、改变你我的生活。

天下人的杭州

要说一座城,得落脚到人。

说到杭州人,人们多少可以说出一些印象。温润,低调,奉行和平主义,看着没有锋芒,骨子里有股劲。

每年,西湖、雷峰塔、钱塘江,敞开怀抱迎接无数游人,留下文墨和倩影。这座城也一样,没有拒绝一个远道而来的奋斗者。

从古至今,杭州人就不太区分外地人、本地人,也不觉得自己是一方“地主”,大家相信一句话,有财富,一道赚。

杭州湖滨 甘居鹏 摄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杭州四季青在全国小有名气,服装批发市场火爆,常有江苏、江西、安徽人赶来,拿衣服回去卖。大家都觉得,只要来杭州,不怕吃苦,就能赚钱。

做拉包工、送餐员,或者当老板、模特,全国各地的人来这里打拼,流传出无数打工仔变老板的励志“传说”,在杭州买了大房子,从此定居。

虽然还有江南烟雨,有诗词歌赋,但务实的商人底色,和宽松的市场氛围,在推着这座江南城市往前走。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包装造纸等领域,出现了像青春宝的冯根生、娃哈哈的宗庆后,以及万向的鲁冠球的“三架马车”,民间的活力极为旺盛。

世纪之交,阿里巴巴的到来,杭州也顺势敲开了数字经济的大门。当时流行一句话,北京喜欢国企,上海外企遍地开花,而杭州,是中小民企的家。

其实,对每个奔跑的追梦人,杭州都平等对待,给他点一盏灯,提供一间屋。

在阿里巴巴梦开始的地方——湖畔花园,无数创业者来这里打卡,甚至把公司开在这个小区。2010年左右,电子商务火遍大街小巷,各大IT企业入驻,杭州摇身一变成了电商之都。

到了电商时代,一栋楼里住满了直播达人,到了深夜,整栋楼还灯火通明。“千万主播的家”“网红之城”,渐渐成了杭州的都市传说之一,直播电商和MCN机构大批涌入。

镁光灯和争议声相继而来,但杭州人清楚,直播、网红,都是互联网的伴生品,只有拼创新、拼科技,才是硬功夫。

“杭州,是天下人的杭州。”早几年,网上流传这一句话,成了杭州的个性签名。广纳才,不设槛,是杭州待人接物的风度。这些年,虽然北京、上海、深圳,仍是高科技精英的首选,但很多人也发现了杭州这座城的大天地。

2018年,猎聘发布过一份报告,当时杭州互联网工程师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在北上广之外杀出一条路的杭州,成为了全球技术人才收割机。

在流入杭州的工程师中,来自上海的最多,达到23.56%;其次是北京和深圳,占比依次为17.21%和6.91%。这意味着,北上深为杭州贡献了近一半的“杭漂”工程师。

曾经,有人在余杭吃麻辣烫,进门碰到三个吃得满头大汗的人,一位是谷歌前工程师,一位是FICO前高级科学家,还有一位在Facebook待过。以前在硅谷时常一起打牌,现在杭州继续打……在杭州的大厂小厂,都有海归精英汹涌涌入的场景。

若说互联网基因,很多城市都不缺乏,但要说互联网创业的基因和氛围,或许是杭州独一份的特质。

杭州的定位,就有些不同:面向草根,海纳梦想。

在余杭的未来科技城,有各大科技龙头企业,也有梦想小镇、海创园。在这里,不看出身,不看地位和资产,有梦就可以来创业。

去余杭的梦想小镇走一圈,可以听见天南海北的口音。有从东北过来的技术咖,全家搬到杭州,有深圳过来的互联网企业,研发团队挪到杭州,有人揣着一个创新的点子,就赶来杭州创业,在孵化器安了家。

“创业者看重口碑,如果一个地方,出了很多好企业,看到一个个企业能够成长起来,就会口口相传,以老带新,这是一件自然的事。”一位创业者这样说。

一座城市的崛起,离不开人的和气。同样,杭州人才发展取得的丰收,也反哺着这座城市和她的居民。目前,杭州人才已超310万名,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

“老板友好型”政府

杭州选择了多元和开放,也是历史必然。

杭州地理位置独特,但优势并不出众,钱塘江穿城而过,背靠着丘陵山地,土地资源有限,也没有大量的矿产资源。

先天受限,要闯出去,就得在观念和制度上更开放。这看似是一个被动选择,却需要先行的探索和长期的坚持,恰好印证了杭州政府喊出的口号,“做难而正确的事”。

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多,市场主体多元,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也在改革和变迁。杭州政府的角色定位,是做“阳光雨露”的服务,而非掌管一切的大家长,放平姿态,隐于幕后,这是杭州的魄力。

最近,六小龙震动了全球科技圈,杭州也跟着成了明星,国内外网友也坐不住了,纷纷对这座东方城市充满了好奇:为什么是杭州?

赞誉如潮,很多人提到了同一件事,营商环境。有企业高管直接在朋友圈感叹,杭州是懂老板的政府,是理工科老板友好型城市。

这位入驻余杭的企业家说,入驻前后,没请过当地一顿饭一顿酒,甚至送过一根烟。而且该答应的事情对方全办到,办完事也不过来烦你,政府的人也不来指手画脚,直接“消失”。最重要的是,杭州严禁“远洋捕捞”,给了很多企业主吃了定心丸。

这个朋友圈,引发了一波网友的讨论,这不就是杭州的常规操作?现在打飞的来杭创业,还来得及吗?虽是玩笑,但值得思量。

其实,很多在杭企业家都有同样的感受:友好。尤其在经济环境波动时,有一块“老板友好型”的口碑,显得格外重要。

有人说,政府领导来公司考察,不吃饭店,只吃20元一份的盒饭;有的说,在自己企业困难时期,只要满足条件,直接给补贴,不多说废话;企业为职工办实事,政府会直接上门推广,像人才补贴、社区医疗、自动医保结算政策。

杭州对外来企业也特别“大方”,各种优惠政策应有尽有。房租减半、科研资金支持、税收减免……这些政策直接帮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招引人才也不含糊,只要来杭工作,按学历给补贴,三万五万到十万的都有。

不仅对企业,对居民也是有求必应。在细微之处,最能感受到城市的服务。

有来杭工作的人说,以前总担心暂住证过期,但到了杭州,派出所直接给你打电话,确认后,直接帮你办好,都不用出门,对外来常住人口是真好。

有不少人惊讶于杭州的办事效率,在杭州买房过户,以为要三天,结果只花了不到3小时,就拿到新房本了;路牌设计有问题,浙里办反映一下问题,没多久就收到回复,第二天就改了。

企业家口中一句,营商环境“太香了”,老百姓口中的温情小事,这背后是从政策到执行,杭州真正在为每个人考虑,创造公平和有序的社会环境,提供一个充满活力和温度的空间。

走过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阶段,未来的城市竞争,必然是软实力的竞争。AI时代来临,短短几年,杭州就冒出了游戏科学、深度求索等一批“黑马”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既有企业自身的努力,也有政府的支持和精细化的服务体系。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繁忙运河带来财富,从白居易苏东坡为西湖留下诗词,民营企业活跃于街巷,再到搅动全球科技圈……杭州接纳了,留下了,珍藏了每一位来客的高光。

杭州,它颇具百变的气质,或许最为迷人。它可以是安宁的温柔乡,是旖旎的山水胜地,也是梦想的孵化器,是奋斗的广袤田野。杭州,永远与天下人共享。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